綜合陸媒8日報導,上述三項政策協同發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兆元大幅降至2.3兆元,平均每年消化額從2.86兆元減為4,600億元,不到原來的六分之一,化債壓力大大減輕。據估算一下,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較輕鬆的。
藍佛安表示,這次置換,近三年密集安排8.4兆元,顯著降低了近幾年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規模,讓地方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同時,由於法定債務利率大大低於隱性債務利率,置換後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我們估算,五年累計可節約6,000億元左右。
藍佛安表示,當前一些地方隱性債務規模大、利息負擔重,不僅存在「爆雷」風險,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財力。在此情況下,實施這樣一次大規模置換措施,意味著化債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轉變:一是從過去的應急處置向現在的主動化解轉變,二是從點狀式排雷向整體性除險轉變,三是從隱性債、法定債「雙軌」管理向全部債務規範透明管理轉變,四是從側重於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展並重轉變。從政策效應看,能夠發揮「一石二鳥」作用。
藍佛安透露,目前大陸正在積極謀劃下一步的財政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