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長廖俊智昨表示,台灣不能放棄任何減碳的機會,核電在技術發展上是可行的,不應排除,同時也應該發展地熱、去碳燃氫等能源。環團12日批評,廖俊智竟做出違反法律的發言,簡直違法失職,台灣地震、颱風頻繁,核災風險高,更沒有本錢發展核電,且我國碳排量只佔全球0.57%,不該再以減碳為由破壞台灣的非核共識。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表示,我國《環境基本法》已規定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氣候變遷因應法》也規定要落實這項願景,廖俊智身為公職人員竟然公然作出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發言,主張不應排除核電,實在違法失職。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強調,台灣地狹人稠,地震、颱風頻繁,核電災變風險高,萬一產生重大災變,可能讓台灣滅亡,而且核廢料至今找不到處置場所。即便能安全發展核電,仍會為下一代留下更多毒物,違反世代正義、違背永續發展,台灣沒有發展核電的本錢、自然環境跟社會條件。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表示,台灣社會經過數十年的論辯,逐步達成共識,不再發展核電,才將非核家園目標寫入法律,台灣碳排僅占全球0.57%,為減少這麽少的碳排,值得犧牲非核家園社會共識與台灣安全?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指出,全球減碳能源政策共識是加強節約能源和發展再生能源,不是核電,根據國際能源總署推估,2050年全球發電量,再生能源占88%,核電只占8%。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提到,發展核電也不會帶來低的電價,國際能源總署數據顯示,目前歐盟核電的發電成本高於太陽光電或風電2倍以上,預估2050年時,前者高於後二者4倍以上。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呼籲,期待政府官員展現落實非核家園的決心,莫再讓核電爭議遲滯我國能源轉型、因應氣候變遷應有的作為。

#核電 #中研院 #廖俊智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違法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