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船(9)日在高雄廠區舉行「海軍新建浮塢」安放龍骨典禮,由台船公司副總經理顏聰輝與海軍保修指揮部指揮官葉瑞麟少將共同主持,預計2026年交船。台船表示,將全力以赴,確保浮塢按期完工並交付海軍使用,以提升海軍艦艇的戰力與維修能力。
該案2023年8月18日簽約,並於2024年5月4日正式開工,合約交期定於2026年11月30日。新建浮塢(ARD, Auxiliary Repair Dock)是海軍後勤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對於艦艇的維修與保障至關重要,更是台船在推動政府船艦產業本土化政策中的重要角色,展現出其對國家主權的捍衛責任。
台船說明,此次建造的浮塢全長126公尺,最大寬度36公尺,非沉潛作業時最大吃水為2.5公尺,沉潛作業時則可達12公尺,能夠執行3800公噸以下艦艇的塢修作業,極大提高海軍的維修能力。
台船指出,近年致力於智慧船舶裝備系統的開發,成功整合國內廠商技術,完成多項本土化的系統,包括「自動化壓浮載系統」、「機艙延伸警報系統」及「船用裝載電腦軟體」。這些技術已被應用於離岸風電大型駁船(台船十五號、臺港514001號)、海巡署1,000級巡防艦(彰化艦、台中艦)、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軍艦)。
關於這次新建浮塢的特色在於採用台船公司自主開發的多項先進系統,這不僅提升浮塢的操作效能,還使操作人員能夠遠端監控設備的運行狀況,進一步強化任務執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台船強調,近年承接第六號浮塢之保養維修工程,因此對於海軍後勤需求有深刻的理解,並在預算和期限可行的情況下,對浮塢設計進行精進,以更好地符合海軍的使用需求。此外,台船提供多項本土化裝備系統,並扶植國內維修能力,未來若能實現「造修合一」政策,將可大幅縮短備料及施工時間,提升浮塢的妥善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