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近年發展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科技,農業部農糧署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永興果菜生產合作社及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攜手合作,設置首座區域型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未來廢棄的鳳梨葉片處理取得鳳梨纖維後,可以再加工成衣帽、編織品等高價值的植物纖維產品,盼促進鳳梨產業之永續發展
農糧署說明,雲林地區鳳梨種植面積約880公頃以上,農友們往往採收鳳梨果實後,忽略鳳梨葉片可循環利用且深具減碳及永續效益之植物纖維,反將其視為廢棄物,殊為可惜。
農糧署指出,鳳梨纖維具有韌性、彈性且涼爽,是紡織業不可多得的好原料,鳳梨葉片經取纖作業後,可初步取得鳳梨纖維,經適當的加工程序可將鳳梨纖維製作成紗線,再後製成衣帽及編織提袋等紡織品,使鳳梨葉片轉換成高價值的植物纖維產品,另外鳳梨莖葉及取纖作業產生之渣料亦可分別產製酵素、飼料及人造皮革等加值化產品。
農糧署表示,為推動循環農業,農業部將「農業全循環零廢棄」列為重要施政目標,除了加速建置農糧剩餘資源循環場,並媒合農民團體、學校及產業,建立在地的植物纖維產業鏈。可活化鳳梨剩餘資源的價值及應用,達到農業資源循環,進而促進鳳梨產業之永續發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