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休息站電動車自撞分隔島起火,造成4死4傷。臉書粉專「標線改造台灣路」主編劉冠頡將事發地點照片丟給AI分析,結果得出「車輛引導不足」等3大設計問題,認為AI提出的改善方式非常有參考性。
臉書粉專「標線改造台灣路」將楊梅休息站車禍事故路段照片,貼給「ChatGPT」進行分析,結果AI認定該側車道設計存有潛在問題,特別是在駕駛者的視覺引導和失誤容忍度。
3大設計問題包括「車輛引導不足」,駕駛者若分心或不熟悉該地點,容易將分隔島當作車道的一部分而發生碰撞;其次是「分隔島位置與設計過於剛性」,分隔島為混凝土護欄,對失控車輛無緩衝空間,應考慮「失效安全」減少碰撞的嚴重性;最後是「視線與速度管理不足」,該路段無明顯減速警示或引導標誌,若高速進入難以及時反應。
ChatGPT也提出改善建議,像是優化標線設計,讓駕駛者能明確分辨行駛方向;增設柔性設施,增加撞擊吸能效果;加強減速與提醒措施,進入匝道前增設標誌或顆粒標線。應以「原諒性」與「失效安全」為核心優化該路段,確保駕駛犯錯也能減輕事故後果。
不過高公局北分局交管科科長張則斌昨日表示,楊梅休息站事故地點自2022年以來,不含昨日已發生5起事故,事故原因2起為開啟行車輔助系統,3起為分心駕駛。
張則斌指出,該車道配置、標線、護欄都是依照規範設計,進交流道的速限從100公里逐漸降到80公里、60公里也符合規定,呼籲駕駛不要過度依賴行車安全駕駛輔助系統。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