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正式登錄為紀念性建築的澎湖白沙鄉瓦硐許凌雲秀才館,在許凌雲秀才後人許雅琴女士促成下,今(7)日有一場「弦韻秀才館.烏克麗麗在瓦硐」活動,讓高雄與澎湖兩地學童進行烏克麗麗的交流活動。
由高雄兩位音樂藝術創作老師帶領高雄8位小學生,與在地24位國小孩童進行烏克麗麗的交流活動,澎湖縣政府文化局長陳鈺雲與促成活動幕後功臣的白沙籍縣議員宋昀芝都到場與師生同樂。
許凌雲秀才(1862-1944),乃澎湖白沙島瓦硐的望族,於清光緒19年(1893)考取生員,大正9年(1920)歸家告老在鄉里設存養軒書房教漢文18年。由於許凌雲一生行跡,對在地漢學教育、基督教系統教育方面,皆有貢獻。晚年回到故鄉瓦硐講學,白沙才子方思溫即其門下高足。
因此綜合秀才館為許凌雲居住、講學之所,建物與重要貢獻相關,加上建物改建後保有部份牆體及三關六扇門,在澎湖地區屬少見的廳門形式,也呈現澎湖傳統民居於戰後現代化過程的特徵,且為昔日曾為瓦硐地區貨物及信件之集散地點,於地方具有歷史價值。
所以,109年起在議員宋昀芝的關注與支持推動下,加上許凌雲後代許雅琴女士(經營知名的雅歌樂器)的大力配合,歷經多次文資審議委員會的現勘、評鑑與會議,最終於112年獲正式登錄。
因此台灣觀心樂群協會希望藉由音樂與歷史的結合,讓孩童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更進一步了解當地歷史背景,提升藝術素養並深化對地方文化的認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