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連續殺人分屍案震驚社會,72歲張姓凶嫌涉嫌殺害3名7旬婦人,張嫌家中被發現寫有5個姓名的紙條,有如「死亡筆記」,前3人為受害者,另1名女性目前平安,至於最後一人則是張嫌自己的名字,《中時新聞網》採訪精神科醫師,分析張嫌內心想法,認為張嫌具有「反社會人格」。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表示,以現今警方透露的案情細節分析,連續殺人分屍案與偶發性精神異常犯案不同,憂鬱症患者較不會傷害他人,躁鬱症患者會受幻聽幻覺影響,出現不定期、單一傷害事件,而連續殺人分屍的手法,明確有計畫性、預謀性,推論張嫌是受「反社會人格」驅使下犯案。
許正典認為,張嫌可能在幼年成長過程遭受暴力或虐待,或是過往與女性間有不好的經驗,導致人格出現扭曲,才會針對女性下手,張嫌70年曾犯下多起刑案入獄,不排除假釋後社會規化不順利,或欠缺足夠的心理治療,進而產生報復的想法。
至於警方在查出張嫌家中的「死亡筆記」,上頭註記多名女性與自己姓名,許正典認為張嫌不會傷害自己,刻意寫下目標姓名與自己姓名,是為了連結自己留下紀錄,將其視為一種「表揚狀」獲得心理滿足,也有宣示「警方找不到其他犯罪證據」的意味,顯見張嫌反社會人格、變態性人格。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