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國家公園將萬里桐部分海域與潮間帶劃設為海域生態保護區,導入在地社區參與保護區經營管理,成立萬里桐解說暨巡守隊,推動社區生態遊程與保護區環境教育,結果亦受墾丁觀光人潮下降影響,遊客減少,社區計畫今年起結合公民科學調查,讓生態之旅不僅是被動聽解說,更能主動參與。
墾管處日前發布去年墾丁國家公園海域水質調查,萬里桐是水質最優的地區。墾管處指出,萬里桐在2013年調查生態物種,發現因不當遊憩行為與採捕壓力,生物多樣性急遽下降。為挽救珍貴生態,在2018年將萬里桐部分海域與潮間帶劃設為海域生態保護區,並由社區協助巡守,生態已逐漸恢復。
墾管處透過與蛙趣自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合作,輔導推動社區居民對保護區經營的認同及參與,近兩年則進一步號召培訓在地解說員,2023年9月正式由墾管處考核認證12位解說員,成立萬里桐解說暨巡守隊,山海社區發展協會正式成為墾丁國家公園第12個生態旅遊社區,並在2024年4月正式上線營運社區生態遊程與推動保護區環境教育。
蛙趣自然生態專案經理陳孟薇指出,生態之旅許多客源是在萬里桐附近住宿的旅客,墾丁去年遊客減少,生態之旅的遊客同樣受到影響,生態遊程推動之初,去年暑假每月還有12場,但9月陡降至2場,目前可能因最近天冷,場次亦不多。
陳孟薇表示,社區與生態之旅有3條遊程,1條是由導覽解說員帶領至生態保護區潮間帶,1條是在潮間帶旁的沙灘,還有1條是漁村文化導覽,日前剛與解說員們開會,研議化被動為主動,除了計畫與恆春文化工作者結合、推廣學校戶外教學環境教育,更重要的,在潮間帶的部分要結合公民科學調查,讓生態之旅更有參與感。
墾管處表示,透過社區參與及環境教育的深耕,墾丁國家公園帶領社區持續在生態復育努力,也為當地社區帶來經濟效益和永續發展的新契機,這一模式展現了以在地居民為核心的保育策略,以居民力量共同復育潮間帶生態,展現保護區經營管理的新模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