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燃燒化石燃料或核電廠的核子裂解過程不同,核融合提供了一個沒有污染、沒有放射性核廢料,沒有溫室氣體排放的能源願景,該技術使用雷射或磁鐵複製了太陽的燃燒反應。
原型想法是來自於德國瑪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等離子研究所的研究。執行長Francesco Sciortino說,公司之前獲得6500萬美元的融資,現在也獲得德國新政府的支持。
他說,先導工廠目標在2031年完成。
Sciortino表示,預計該試驗反應爐將耗資10億歐元(約11億美元),但他沒有透露資金計畫的細節。
全世界已有數家公司在探索核融合技術,試圖證明可行性,例如美國的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從麻省理工學院分拆出來),中國官方也承諾支持核融合研究。
然而,歐洲一項大型研究計畫、位於法國南部的ITER,計畫進度落後數年。
德國新當選的執政黨基民黨(CDU)在去年11月的能源計畫上指出,希望為德國和歐洲的核融合技術建立一個監管架構。
Proxima的總部位於巴伐利亞州,該公司競爭對手Marvel Fusion和Gauss Fusion同樣也位於巴伐利亞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