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家家戶戶紛紛準備前往墓地祭祖,但傳統燒紙錢、焚燒雜草、燃放鞭炮等行為,稍有不慎恐釀成火災,影響環境及公共安全。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特別呼籲,民眾應以「無火掃墓」為原則,避免因一時疏忽釀禍,影響祭祖心意,更可能危害山林與他人安全。
每年清明期間,因祭祀行為引發的火災事件層出不窮,為確保掃墓安全,消防局提出「掃墓防火五招」,籲請民眾遵循:
除草不用火——親手清理墓地,將雜草裝袋處理,杜絕明火燃燒引發意外。
不焚燒紙錢——可改採「以功代金」、「以米代金」,既環保又能表達追思。
不燃放鞭炮——改用手機播放電子鞭炮音效,既安全又不會影響他人。
不亂丟菸蒂——務必確認完全熄滅後丟棄,避免火星引燃乾草雜物。
垃圾帶走不留——掃墓後隨手清理垃圾,維持墓地整潔,減少可燃物累積。
消防局強調,每年清明節期間,因民眾不慎焚燒雜草、金紙等引發火警案件頻傳,甚至造成環境污染與生命財產損失,若違反規定,相關單位將依法取締,切勿心存僥倖。
為加強清明防火宣導,消防局今年透過官網、社群媒體、電子跑馬燈、里鄰布告欄及廣播等多元管道,加強宣導「無火掃墓」觀念。此外,更深入臺北市各香鋪張貼宣導海報,讓民眾在購買祭祖用品時即時提醒。同時,消防局也與環保局、警察局、殯葬管理處等單位合作,協調清理墓地雜草、推廣「以功代金」、「以米代金」、紙錢集中焚燒機制,並同步加強墓地巡邏,避免意外發生。
消防局提醒,民眾可下載「臺北市行動防災App」及「急救先鋒App」,隨時掌握即時天氣、防災資訊,提高突發狀況應變能力。此外,如因不當焚燒行為造成空氣污染或釀災,市府將依法開罰,民眾切勿心存僥倖。
臺北市於《遠見》雜誌「2024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中,第四度蟬聯總榜冠軍,「公共安全與消防」更榮獲六都第一,顯示市府在防災管理上的卓越成效。消防局強調,清明節慎終追遠之際,安全與環保同樣重要,呼籲民眾共同落實「無火掃墓」,攜手守護珍貴的自然環境與市民安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