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今日當地中午時間發生規模7.7強震,災情嚴重,地震專家郭鎧紋指出,這起地震釋放能量相當於177顆原子彈,後續要留意應力轉移,須觀察2周。中央氣象署表示,就全球角度來看,板塊碰撞釋放能量後,其他地區應力相對高,可能誘發其他地區的地震,但會在哪發生難以預測,是否會影響台灣還有待觀察。
郭鎧紋表示,今緬甸地震是今年發生規模第一大地震,其次為美國南部加勒比海發生的7.6地震,緬甸強震為印度板塊推擠歐亞大陸板塊所致,規模7.7地震釋放的能量,約等於177顆原子彈,要留意應力轉移情形,他舉今年1月7日青藏高原地震為例,1月20日嘉義就發生規模6.4地震,因此大概還需再觀察2周時間。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說明,從全球角度來看,7大板塊在不同地區有不同反應,有隱沒也有推高,過程會有應力釋放,判斷這次緬甸地震為歐亞大陸板塊與印度(印澳)板塊碰撞造成,即以規模7.7地震形式來釋放能量,後續還有一些餘震,釋放後應力變低,其他地區應力相對高起來時,就比較容易誘發地震。
吳健富強調,這是以理論來推測,目前對地震觀測的經驗值還是較少,過去日本311、台灣0403等地震,都在地震好發區輪動,但仍看不到規則,台灣本就位於兩個板塊碰撞擠壓活躍的位置,建議民眾平時就要做好防災準備,至於緬甸地震是否會影響台灣,則還要繼續觀察看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