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微信公眾號「南京與台灣」報導,「2025江蘇·南京台灣周」開幕式,19ㄖ在南京江蘇大劇院拉開帷幕。本次活動以「寧好台灣 共向未來」為主題,在歷史文化、基層社區、城市管理、青年藝術等多個領域開展20餘場活動,全方位展示南京高質量發展成果,密切寧台各領域交流交往,台灣工商團體、基層民眾、青年代表1000餘人參加各項活動。
南京與台灣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和緊密的現實聯繫,歷史長河見證了兩岸血脈相連、文化相通、命運與共的深重情緣。
高雄「南京村」鄉親毛德雄說:「小時候逢年過節,我們都會在南京村與長輩們一同過節,我們講著南京話、吃著南京菜。」「隨著兩岸的開放,我父親聯繫上南京的三伯父,而我也再次回到大陸,在江蘇定居。」
「2007年以來,我也多次來到南京,專程去了小時候父親口中講述的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廟這些景點,看到這十幾年南京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美,很自豪,衷心祝願我的故鄉南京越來越好。」
高雄「南京村」鄉親伍寧生說:「我剛出生,用我們南京話說還是『毛娃』的時候,就去了台灣,今年已經70多歲了。」「這是我第一次回到南京,小時候都是從長輩的口中瞭解南京,聽長輩們說城裡城外,今天在南京看到了夫子廟、看到了城牆,很震撼!]
開幕式現場,兩岸校園民謠嘉年華活動舉行,兩岸青年共唱經典校園民謠和「江蘇·南京台灣周」原創主題曲。《童年》《同桌的你》《那些花兒》《外婆的澎湖灣》《那些年》等熟悉的旋律紛紛響起,引來台下觀眾的跟唱與喝彩,街舞表演更是燃爆全場。活動最後,「江蘇·南京台灣周」原創主題曲《心橋》給整場表演畫上圓滿的句號。
此次江蘇·南京台灣周系列活動配套之一,兩岸校園民謠嘉年華活動,邀請台灣大學生、民謠歌手、組合、樂隊到南京,與南京在校大學生(台生、陸生)共同開啓為期6天的校園民謠及文化交流活動,將舉辦音樂展演、交流互動、主題原創歌曲創作等多場活動,以音樂為媒,旨在搭建寧台兩地大學生音樂交流平台。
本次「江蘇·南京台灣周」除了開幕式外,還舉辦了多場分眾化、多領域活動。
兩岸非遺和傳統技藝交流暨精品展:數十個展位匯聚了兩岸瑰麗多姿的非遺瑰寶與匠心技藝。
兩岸非遺人齊聚一堂,聯袂呈現多場交流展示,以「展、售、講」等多元形式,搭建起兩岸文化交流互鑒的橋梁,讓兩岸同胞感受非遺傳承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赤誠熱愛和守護文化根脈的共同信念。
兩岸美食市集:在夫子廟熱鬧開市,以「寧台共饗 幸福『味』來」為主題,共展出30個台灣美食攤位和10個南京本地名優土特產攤位,為台青商戶打造優質銷售平台,便利兩岸同胞現場品美食、購特產。
同時,特邀部分台灣青年進行創業體驗,為他們搭建融入大陸市場的橋梁,更讓他們在真實的商業場景中,切身感受大陸蓬勃的創新創業活力。
萊斯鄉村樂體驗:在南京的美麗鄉村——江寧區親見村,兩岸同胞現場體驗「在鄉村給您一個家、一個院落(花園)、一個菜園(果園)」試點村農業文旅特色和發展成果,台灣青年入住萊斯鄉村共享小院,組織紙飛機放飛主題活動,讓青年放飛共同夢想。
孫中山學術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兩岸同胞共同參與孫中山先生革命史蹟、國家建設理念、愛國主義情懷的研究,探尋其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義。
《馬關條約》史料展:以「屈辱、抗爭、復興」為主線,通過150余幅歷史照片、60余件晚清民國實物原件及30件復刻本,全景式再現從甲午戰敗到台灣光復的滄桑歷程。南京首展後,史料展將在全國各地巡展。
此外,還舉辦了兩岸美食市集、城市街區體驗、青年創意短視頻大賽、觀看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等活動,讓台灣同胞在南京「嘗美食、賞美景、品文化、思創業」的同時,深度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就,營造台胞在南京的節日氛圍。
得益於深厚的歷史淵源,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中,南京與台灣各領域交流合作持續深入。
經貿方面:自1988年開始,大批台商紛紛落戶南京,融入南京,包括台商在大陸最大的單體投資項目——台積電,大陸最早的台資法人銀行——永豐銀行,大陸首家台資獨資醫院——明基醫院,大陸最大的台資觀光休閒公園——銀杏湖樂園。
截至2024年12月,全市累計批准台資項目近4000個,在營台企1000餘家。同時,南京還是兩岸企業家峰會的大陸年會永久舉辦地。
文化方面包括:中山陵、夫子廟、牛首山、大報恩寺等文化地標。
南京持續發揮文化、文明、文學古都的輻射優勢,讓台灣同胞享受文化盛宴。
基層方面:寧台兩地以社區、青年等為主題的民間交流和以環保、教育等為主題的基層交流取得了豐碩成果。
多個南京社區與台灣村裡成功結對,「寧台幸福社區匯」「寧台環保小局長」「寧台行知教育論壇」等一系列基層交流活動,成為增進兩地民眾相互瞭解、相互學習的重要窗口。
青年方面:南京打造台青創業基地,為台青赴寧實習就業創造條件。目前,南京有3個國家級台灣青年創業基地,入駐孵化台灣青年創業項目300多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