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事業導入AI馬不停蹄。中油今(14)宣布,近年導入人工智慧(AI)在產、銷、儲及安環等各領域成果,統計至今年4月底,AI 技術應用在製程改善、設備故障預知、智慧工安、環境保護及營運管理上,共逾250件,預期全數順利完成後,可帶來數十億元效益。另開發地下管線測漏AI系統,今年初在嘉義段裝置,節省數小時偵測時間,降低洩漏損失明顯。

為推廣相關 AI 技術至各單位,中油早於2021年11月就「成立 5G AIoT 推動專案辦公室」,陸續推動上述製程、工安、營管等250件專案。其中大林、桃園及林園等「煉化三廠」,分別擇定一個工場推動AI製程優化;另利用AI圖像辨識馬達電流故障頻譜,提早預知設備異常以進行保養,可減少發生非計畫性停爐等損失。

其次,中油也與學術單位展開跨界研發,開發出「管線測漏與定位AI系統」,應用於地下長途管線洩漏偵測,2025年初已完成嘉義「民雄到新營管線區間」的測漏與定位功能驗證,偵測時間從原數小時大幅降至2分鐘內,節省好幾個小時,降低洩漏損失。

另為提升大型光電案場巡檢作業效率,2023年起積極投入「無人機輔助太陽光電巡檢技術」開發,透過無人機取得的「可見光及熱影像」資訊以「AI影像辨識方式」,找出太陽能板的缺陷。此在2024年取得我國「太陽能板缺陷影像識別系統」新型專利,今年起推動技術整合,預計2026年應用23座大型屋頂型、地面型及水面型案場巡檢工作。

在AI人才培育方面,預計2025年至2029年推動為期5年的AI人才培育計畫,將AI應用與業務充分結合,其中由人力資源處訓練所自行開發之「客服聊天機器人」,可提供參訓學員24小時即時服務。中油表示,將持續導入AI技術,提升整體經營效能,提升整體經營效能。

#AI #技術 #推動 #中油 #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