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媒體指出,具強烈保守傾向的日本高市早苗政府,正試圖走上與前任政府明顯不同的路線,除了將擴大殺傷性武器出口,並且迴避明確表態維持「無核三原則」。
南韓《中央日報》日文版今天(13日)報導,根據日本《朝日新聞》昨天的報導,日本政府正在推動一項大幅擴大殺傷性武器出口的方案。執政自民黨已與聯合執政的強硬保守派日本維新會達成共識,計畫在2026年例行國會會期內,撤除關於防衛裝備出口限制的規定。
目前日本僅允許出口用於救援、運輸、警戒、監視及清除海上危險物的掃雷武器,但為強化防衛產業,日本政府計畫廢除此限制,開放殺傷性武器出口。《朝日新聞》指出,日本維新會將召開相關會議,日本政府也已開始就此展開討論。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也在檢討修改「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早在1967年佐藤榮作擔任首相時,日本就提出武器輸出三原則,規範武器出口。實際上在安倍晉三政府時期的2014年,日本武器出口就已解禁,當時規定僅限於向同盟國出口,且必須有助於「和平貢獻」與「國際合作」的積極推進。如今的方向是擴大出口目的與對象,進一步放寬出口管制。由於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及其運用方針的改變無需修法,可由政府自行推動。
另一方面,高市首相的態度也引發關注。她於11日在國會被問及,是否延續前首相佐藤榮作所提「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的無核三原則時,未明確表態,也未表示將繼承歷屆日本內閣遵守的原則。《朝日新聞》指出,高市在去年自民黨總裁(黨魁)選舉時,曾表示必須討論該如何看待「不運進」這部分。據共同社報導,日本官房長官木原稔在12日的記者會上,也未否認可能重新檢討無核三原則。
另一方面,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也在談及南韓推動核子潛艦導入計畫時,表示日本理應也展開相關討論。小泉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中回答相關質詢時說:「目前南韓還沒有、澳洲有,美國與中國也都有。在這樣的環境下,若我們要提升威懾力與應對力,討論未來世代所需的新動力來源是理所當然的。那可能是全固態電池、燃料電池,或是核能。我認為有必要就這些課題的可能性、優缺點進行廣泛討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