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國債券的搜尋結果,共39筆
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9月30日發出公告,對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公告指出,標普中國在從事證券評級業務過程中,存在未遵循一致性原則、未按要求進行訊息披露等問題,違反相關規定。要求標普中國應在自收到決定書起立即全面整改,加強評級作業質量控制,強化訊息披露的規範性,充分發揮評級風險揭示功能。
大陸官方為擴大人民幣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香港市場的人民幣產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25日表示,將在香港市場提供更多離岸人民幣國債等高信用等級人民幣資產,豐富香港市場人民幣產品體系,並加快推進落地人民幣國債期貨在港上市。
在新的市場自由化措施的堆動下,中國大陸投資者大舉購買香港資產,中國7月份資本外流升至歷史新高。
大陸央視4月30日報導,近年來,大陸推進債券市場高水準對外開放,持續優化中國大陸債券市場投融資環境,成效顯著。數據顯示,目前,大陸債券市場總規模達到183兆元(人民幣,下同),位居世界第二。近期,隨著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境外機構增持大陸債券趨勢明顯。
美國關稅戰和聯準會獨立性備受衝擊之際,外匯市場對美元信用產生疑慮。與此同時人民幣資產備受青睞,外資快速湧入中國股債市場,讓3月份的人民幣跨境收付款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在美元指數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等背景下,中國債券成為避險資金的選項,外資持續加碼。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截至4月15日,境外機構在中國持有債券總量為人民幣4.5兆元,較去年底增加逾人民幣2,700億元。當前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達到人民幣183兆元,位居全球第二。
近期境外機構持續積極參與中國債券市場。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共有1,160餘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境外機構在中國持有債券總量為4.5兆元,較2024年底增加2,700多億元。中國債券市場總規模已達183兆元,居世界第二位。
大陸央視報導,關注大陸一組最新公布數據,「數」說經濟,可以在「數」裡行間看出大陸聚信心、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鞏固。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消息指出,截至4月15日,境外機構在中國持有債券總量為人民幣(下同)4.5兆元,較2024年末增加2,700多億元。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一直收緊銀行間的流動性,成功扭轉大陸國債殖利率下滑趨勢,並為人民幣提供支撐。不過分析指出,為了穩經濟,大陸或在今年稍晚進一步降低政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導致難以長遠透過收緊流動性來修正債券估值,並支撐人民幣。
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穩經濟,地方政府加快發債腳步。據中國債券資訊網統計,今年第一季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約人民幣(下同)2.84兆元,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約80%。其中近6成用於償還舊債,約4成用於重大專案建設。
中國國債殖利率跌跌不休,吸引外資搶進布局。外媒報導,一家日本基金公司從去年起首度進場購買中國債券。另據日本國際收支的分析顯示,日本投資者去年的中國國債持倉量增加了53%,在世界主要政府債券市場中的增幅最大。
隨著川普就職,一道道行政命令開始出爐,不按牌理出牌的美國政策一方面推動著通貨膨脹的加溫,也開始讓債券殖利率向上攀升,甚至成為了金融市場上空最大的一朵烏雲。
中國人民銀行10日宣布階段性暫停買入國債,債市殖利率一度跳漲,人民幣匯率小升,分析認為政策寬鬆力度收斂,但為應對貿易戰,仍需適時降準應對。
為期兩天的大陸全國財政會議24日閉幕,會議宣示,中國將於明年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赤字率。外媒報導,中國將發放逾3兆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13.5兆元)特別債券。此外,已有8省市公布2025年首季發債計畫,規模逾3000億元,預計大陸各地總額將達2.7兆元。
儘管經濟顯現改善跡象,但中國政府推出的溫和刺激措施以及新美國關稅影響的擔憂,抑制了投資人情緒。川普在勝選後表示,將對中國加徵新關稅,激起了對中美貿易戰可能捲土重來的討論。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周一的聲明,在周一推動港股尾盤升高,並將中國債券殖利率推至歷史新低,因為人們押注中國政府債券,將有助於提振疲軟的支出和經濟成長。然而周二港股高開655點,隨後一路逐漸收窄升勢。上午11時中國公布慘淡貿易數據,顯示11月出口成長放緩,進口意外萎縮。
大陸又有河北、四川、雲南、江蘇、湖南擬於11月29日發行相關再融資專項債或再融資一般債,品種均為記帳式固定利率附息債。合計11月12日以來,全大陸已有16地披露,擬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務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總額為1兆0852.1068億(人民幣,下同)。
澎湃新聞23日報導,大陸又有多個省分擬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券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據相關文件顯示,河北、四川、雲南、江蘇、湖南都擬將於11月29日發行相關再融資專項債或再融資一般債,品種均為記帳式固定利率附息債。11月12日以來,大陸全國已有16地披露擬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務置換存量隱性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