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國國債的搜尋結果,共18筆
美國商務部宣布將恢復飛機發動機、EDA軟件、乙烷等產品的對華出口,美國根據的是中美雙方倫敦框架結論。4月2日美國發動對包括中國國債在內的全球關稅戰,當時美國姿態之高,比如所謂對等關稅一下子拉高到150%,一下子又說可以寬限90天,但中國也立馬回擊,4月4日宣布美對華加多少關稅,中國也對美國加多少關稅;同時管制7種稀土金屬出口,並發布短視頻《不跪》,態度之強硬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美國商務部宣布,將恢復飛機發動機、EDA軟件、乙烷等產品的對華出口,美國根據的是中美雙方倫敦框架的結論。4月2日美國發動對包括中國國債內的全球關稅戰,當時美國姿態之高,比如所謂對等關稅一下子拉高到150%,一下子又說可以寬限90天,一下子突然又對中國管制了一些東西的出口讓人印象深刻,但中國也立馬回擊,4月4日宣布美對華加多少關稅,中國也對美國加多少關稅;同時管制7種稀土金屬的出口;還發布短視頻《不跪》,態度之強硬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安聯投資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薛永輝看好亞太區的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市場,原因是這些市場大型而且具有高流動性、內需穩健兼能抵禦外圍衝擊。
大陸央視4月30日報導,近年來,大陸推進債券市場高水準對外開放,持續優化中國大陸債券市場投融資環境,成效顯著。數據顯示,目前,大陸債券市場總規模達到183兆元(人民幣,下同),位居世界第二。近期,隨著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境外機構增持大陸債券趨勢明顯。
在美元指數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等背景下,中國債券成為避險資金的選項,外資持續加碼。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截至4月15日,境外機構在中國持有債券總量為人民幣4.5兆元,較去年底增加逾人民幣2,700億元。當前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達到人民幣183兆元,位居全球第二。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消息指出,截至4月15日,境外機構在中國持有債券總量為人民幣(下同)4.5兆元,較2024年末增加2,700多億元。
中國國債殖利率跌跌不休,吸引外資搶進布局。外媒報導,一家日本基金公司從去年起首度進場購買中國債券。另據日本國際收支的分析顯示,日本投資者去年的中國國債持倉量增加了53%,在世界主要政府債券市場中的增幅最大。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首席策略師兼研究主管陳東預期,美國對中國關稅最終只會增至20%,遠低於川普之前提出的60%。陳東解釋,川普最終實行的政策將不如他計劃般進取,因為共和黨只取得眾議院相對較多的席次,而且關稅本身也會對美國經濟與市場造成影響。不僅如此,川普也可能只視關稅為與中國談判的手段,而非目標。
中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下降,日媒觀察發現,30年期和20年期均低於日本,10年期則處於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瑞士和日本的低水準。這是因為中小金融機構等預見到大規模貨幣寬鬆,正在加快購買國債,而利率下降已引起貨幣貶值壓力,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接近約17年來的低點。
受寬鬆貨幣政策及經濟前景不明影響,中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頻創新低,同時,美債殖利率在高點附近持穩,導致中美10年國債負利差進一步擴大至逾300基本點(bp),創2000年10月以來逾24年最大。
由於中國工廠產品出廠價格持續下降,中國政府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需要採取更有力的行動,才能防止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為避免陷入長期衰退,中共領導人承諾採取更多刺激經濟措施,包括降息和擴大信貸。不過專家們認為,僅僅通過擴大製造業來促進增長顯然是不足的,還必須推動消費才能避免通貨緊縮,但北京目前還不打算這麼做。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為提振大陸經濟,2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降準、降息、降房貸利率等「政策組合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提到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
元大投信中國債3-5(00721B)將自113年10月14日起終止櫃檯買賣。
中國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上升,小投資人紛紛湧入超長期特別國債,這種資產被認為比房產和股市更加安全。《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30年期特別國債22日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交易,但榮景不長,價格繼22日飆漲後,23日大幅回落。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近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託管餘額為人民幣(下同)3.67兆元,較去年11月底增加約1,800億元,也是境外機構連續四個月增持中國債券,增持總額達4,900億元。總結去年全年,外資增持中國債券2,800億元。
港交所20日公布2023年回顧,截至11月底,香港證券市場總市值31.12兆元,較去年底跌12.7%;總成交23.65兆元,跌23%;平均每日成交額1,055.6億港幣,跌15.5%。
從全球投資者動態觀察,近期中國經濟有可能出現逆轉趨勢。據外媒報導,11月份境外投資者向中國境內債券市場淨投入350億美元,這與近期的趨勢截然相反,是6年前開始記錄此數據以來最大的單月流入規模。分析認為,這可能與美聯儲加息行動結束,以及中國可能採取大規模刺激政策有關。
大陸國務院今年進行機構改革,新設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後,10日上網公開具體的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大部分沿用原來銀保監會的組織架構,共有27個正司局級內設機構。但面對新一輪金融發展與監管需求,也在本輪調整中新設多個司局,例如科技監管司、金融機構准入司與稽查局等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