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人力需求調查的搜尋結果,共18筆
泰國因PCB產業發展相對成熟,成為台灣業者在東南亞布局的熱門選擇,至今已有10餘家台資PCB廠宣布在泰國開設新廠,預計2025年陸續量產後,可望加速泰國PCB產值大幅增長。
勞動部於今年第四次人力需求調查中,首度辦理「產業全時職位缺工概況」調查,結果顯示,全時工作職位空缺六個月以上的「缺工數」總計6.6萬個,並以製造業最多,整體主要集中於中階技術職類。
近期各界頻頻喊出缺工,勞動部放寬移工引進標準,如農業移工就放寬上限至2萬人,也開放一般營建業聘用移工,若以目前移工增加速度,預估2028年移工人數將突破百萬人,勞動部部長何佩珊30日備詢時坦言「有可能」,但她強調,缺工不能只靠開放移工解決,將在1個月內提出方案。
勞動部於今年第四次人力需求調查中,首度辦理「產業全時職位缺工概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缺工數以製造業別最多,整體主要集中於中階技術職類。
由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補助、新竹市勞動力援助人員職業工會辦理的「提升勞工自主學習計畫─居家整理收納培訓班第01期」近日結業,25位學員們都學習到關於居家整理職務所需知識與技能,可提升個人職場競爭力。
AI人力需求暴增!受到AI等商機影響,許多科技業增加人力需求,據勞動部13日公布的第4季人力需求調查顯示,2024年第4季人力淨增加達5萬5586人、為近13年來同期次高,主因為受到AI帶動製造業及人力派遣業增加人力需求所致,且製造業主要缺口正是工程師等專業人員。
勞動部13日公布新一季人力需求調查,今年第四季人力需求,將較上季淨增加5.6萬人,為過去13年來同期次高紀錄。其中又以製造業增加2.1萬人最多,批發及零售業淨增加7,000人次之,支援服務、住宿及餐飲兩行業的均淨增加人數,都超過5,000人,整體人力需求連兩季呈現年增。
勞動部13日公布新一季人力需求調查,今年Q3人力需求較Q2淨增加5.6萬人,為13年來同期次高。其中以製造業增加2.1萬人最多,服務業部門淨增加3.1萬人次高,後者已連續8季高於前者,整體人力需求連續2季呈現年增。
疫後AI爆人力需求!受到AI等商機影響,許多科技業紛紛增加人力需求,據勞動部13日公布的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人力淨增加達5萬5586人、為近13年來同期次高,其中主要為受到AI帶動製造業及人力派遣業增加人力需求所致。
統振(6170)今(12)日舉辦股東常會,由董事長陳敦仁先生主持,決議配發每股現金股利2.73元,現金配發率達99.64%,且連續5年採取現金配息政策,股利配發率超過七成水準。
勞動部14日發布2024年第2次人力需求調查,預計7月底較4月底人力需求淨增6萬人,其中服務業部門增3.5萬人、工業部增2.6萬人、製造業增2.2萬人。統計處長梅家媛表示,受惠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擴增,支撐產業鏈人力需求,以及民間消費動能增長,加上暑期為旅遊餐飲旺季,整體人力需求較去年年同期略升。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長期深耕轄區辦理各項職業訓練,為失業及在職勞工培養就業技能,也為企業提供優質勞動力,辦訓品質連續第8度榮獲勞動部「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 (TTQS)」評核金牌肯定,該分署未來也會持續結合產官學研勞資源,擴大辦訓容量並提升訓練品質,成為桃竹苗最值得信賴的就業安全服務平台。
在金融和流通事業雙引擎帶動之下,統振(6170)第一季營運寫佳績。統振3月合併營收為2.45億元,月成長14.18%,年成長37.52%,累計第一季合併營收為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8.83%。除了台灣之外,統振看好日本移工商機,計畫將觸角延伸到日本。
統振(6170)3月合併營收為2.45億元,月成長14.18%、年成長37.52%,累計2024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為7億元,年成長28.83%。統振瞄準移工市場蓬勃,擬規畫將匯款業務延伸到日本,目前正在進行研調階段。
少子化和新世代價值觀的改變,服務業面臨大缺工挑戰。勞動部2024年第一季人力需求調查顯示,旅宿業及餐飲業為前三大人才需求缺口。面對人才保衛戰,國泰飯店觀光事業採取「對內多元培育、對外開拓布局」策略,並歡迎壯世代重返職場。
勞動部27日發布的第二季人力需求調查,今天第二季人力需求達5萬2948人,製造業達1萬9778人最多,但仍較去年同期減少,住宿及餐飲業等內需服務業則人力需求暢旺,需求達6584人,為2007年以來次高,增加人力主因首次為「長期缺工」(38.16%)其次為「公司營運擴增或多角化經營」(36.64%)。
主計總處23日公布「112年人力運用調查」指出,我國非典型就業人數,今年升至80.6萬人,為四年來首度升破80萬,主因疫後復甦帶動服務業的部分工時人力需求。調查也顯示,曾遇有工作機會卻未就業的這個失業族群裡,高達六成是因為「待遇不符期望」,這一比率也創四年來最高。
勞動部14日公布最新人力需求調查,企業預估明年第一季將較今年第四季淨增約4.9萬人,其中,除了製造業需求創七年同期新低外,包括營建工程業、住宿及餐飲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皆是歷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