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人造林的搜尋結果,共22筆
小編帶你看好宅 日本《武蔵野森珈琲Diner》期待到訪用餐的客人可以暫時放下塵囂紛擾,沉浸在宛如森林般的木質調元素中,步林間小徑,沉浸在閒適的療癒空間,充分地放鬆身心。設計團隊莫耳設計以「走進森林小木屋」為概念,將品牌一貫的靜謐氛圍延伸至城市的一隅,期待每位前來的客人都能暫時拋開日常喧囂,享受被木質包圍的安心感,讓身心在這片人造林間獲得片刻的寧靜。 門面設計以溫潤木料結合黑色鐵件,交織出低調卻深具質感的外觀。地坪以人字拼木地板區隔出不同空間節奏,巧妙將人從商場的動線引導至咖啡館的靜謐。設計團隊更以微斜的立面設計暗示行走方向,並於立面留設開口,使視線得以延伸,強化空間的穿透感。步入室內,天花層層堆疊的木作線條不僅營造出豐富的視覺層次,也包覆出一份宛如樹冠下的安全感。原木端景擺設於黑鐵架上,為整體空間注入宛若山林中的自然詩意。 小編的最愛 吧台同樣以木質為主體,融入收納功能,不僅實用,更讓商業空間與風格無縫結合。走進用餐區,復古格紋與沈穩藍調鋪陳出濃厚鄉村風,搭配藍色磁磚的半高牆,既保留開放視野,也營造出柔和而溫暖的包覆感。抬頭仰望,吸睛的天花上的帆船吊掛裝置,宛如靜靜停泊於木屋中的藝術品,喚起童年夢想與遠航想像。整體空間如森林般的咖啡小屋,不僅是一處用餐空間,更是一場心靈的棲息之旅。
位於台南仁德虎山林場、虎山實小周邊的史前牛稠子遺址,分布文華路二段東西兩側,東側納為指定考古遺址,西側未畫入,僅維持疑似遺址,儘管文資處強調兩者均受文資法規範,但西側「虎山森林」台糖人造林近年頻傳開發聲音,地方憂遺址、森林日後恐不保,上百位鄉親15日連署「守護遺址、保護森林」。
台南仁德區成功里虎山實小四周的牛稠子遺址,經台南市政府文資審議後,將文華路二段東側納入指定考古遺址,卻未將西側畫入,地方質疑「遇到遺址自動轉彎?」地方憂心遺址西側及大片森林日後恐因開發而被遭破壞,15日號召上百人連署守護。
極端氣候日益惡化,全球暖化速度已超越《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目標。2025年初,美西加州野火肆虐,凸顯氣候變遷帶來的嚴峻挑戰,不僅加劇天災風險,也對全球供應鏈與企業永續經營構成威脅,種樹是當前最簡單且具長遠影響的減碳行動,透過提升生物多樣性與森林覆蓋率,能有效緩解全球暖化問題。
桃園市復興區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擁有豐富自然環境,吸引遊客徜徉大自然,為提供更優質旅遊服務,該區遊客中心即日起進行「遊客中心設施及改善工程」暫停相關服務,並於現址旁的景觀步道入口設置臨時遊客中心,持續提供園區諮詢、商品販售等。
為提升建物節約能源成效,內政部在已推行20年的綠建築標章基礎上,發展近零碳建築技術。內政部次長董建宏3日表示,目前全台綠建築數量已逾1.3萬件,約年減16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4.02個台北市面積,未來內政部將持續鼓勵業界投入淨零建築發展。
文/蘇于雯 圖/編輯室
到訪花蓮,除了乘車或步行,騎著自行車漫遊各個地區的自行車道,也是認識花蓮極富新意的方式。由花蓮縣政府推出的「花蓮魅力自行車道」活動現正進行中。自7月15日至11月30日,前往活動指定的自行車道,拿著字卡在指定拍照點合照,並上傳活動網站,不但可以參加抽獎,還有電動輔助自行車等大獎等著你來拿,還能趁機探訪推薦路線,感受秋日花蓮之美,細細品味散布花蓮各處的自然風光。
桃園市復興區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群山環抱,向來是北台灣民眾休閒踏青首選,為了讓遊客在享受大自然美景同時,肚子餓也能品嚐特色美食,園區內「東眼山森林食堂」經過場地整修及餐飲規畫後重新開幕,提供簡餐、客製化餐盒外還增加下午茶,餐飲服務全面升級。
光復地勢平緩,規劃了多條自行車道路線,其中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更是老少咸宜的騎乘路線,這裡從前是糖廠的甘蔗田,在花蓮糖廠停止生產後,規劃成為臺灣首座平地森林園區,並進行大規模的人造林,共佔地1,250 公頃,超過百萬株的林木,生態豐富,春夏賞花、賞螢,秋冬可以賞楓,一年四季各有風情。
2023年花蓮縣政府推出「花蓮絕美步道」活動,引起廣大回響,今年好玩又有好禮拿的活動又來啦!從7月1日開始「2024花蓮自行車道推廣活動」起跑,結合生態、文化與社區參與,民眾每完成1條自行車道,就有1次抽獎權,完成5條即獲贈運動水壺1個,送完為止。本期《花蓮趣》精選花蓮北區至中區推薦路線,搶先領略沿途美麗風光。
宜蘭縣國中小學生的課桌椅多半使用超過10年,宜蘭縣政府每年編列約1000萬元預算,預計2026年前完成全縣課桌椅汰換,21日縣府舉行汰換移撥啟用儀式,新式課桌椅有13種型號,學校可視學生需求選擇適合的課桌椅。
宜蘭縣國中小學生的課桌椅多半使用超過10年,宜蘭縣政府每年編列約1000萬元預算,預計2026年前完成全縣課桌椅汰換,今天(21日)縣府舉行汰換移撥啟用儀式,新式課桌椅有13種型號,學校可視學生需求選擇適合的課桌椅。
永侒實業公司欲在宜蘭縣員山鄉中華村開闢礦場,向環境部申請核定礦業用地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永侒18日舉辦說明會,居民與環保團體集結反對開發,縣長林姿妙強調,捍衛好山好水,縣府寸土不讓。永侒回應,開發行為是以永續與環保為第一宗旨,不會影響居民飲用水安全。
永侒實業公司申請核定礦業用地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申請核定的礦場位於宜蘭縣員山鄉中華村,因居民與環團擔心水源、環境遭破壞,今天(18日)在說明會前集結反對開發,縣長林姿妙也說,捍衛好山好水,縣府寸土不讓。永侒回應,開發與環保是第一宗旨,不影響居民飲用水安全。
國立東華大學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昨(5日)於鳳林鎮鳳智與鳳禮民眾活動中心舉辦討論會,針對地面光電場設置對溫度、動物、土壤、植物授粉、碳水收支等之影響,以及居民的態度調查與意見蒐集等,分享過去一年研究的階段性結果,現場鳳林各界人士將近40人參與討論。
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達成共識,目標2030年前保護全球30%陸域、水域物種多樣性,為使台灣達到此目標,台灣勞工陣線、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等多個民間團體1日推動「生態綠領就業」,期政府、企業重視並投資有利於生態改善、回復的工作,讓這些工作擁有更好的勞動條件。
衛普實業在台南樹谷廠區舉辦了「綠色嘉年華」活動,,邀請員工一起種植台南在地原生樹種,打造台南第一座生態樹島。
為推動2050淨零建築轉型,內政部2023年12月12日舉辦「近零碳建築授證暨論壇」活動,由部長林右昌授證表揚10件取得最高等級的近零碳建築(第1⁺級)案件等機關團體。林右昌表示,截至2023年10月全台綠建築數量已逾1萬2千件,每年約可減少1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10萬公頃人造林(約3.7個台北市面積)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效相當良好,期盼透過動持續鼓勵業界積極投入,能帶動更多企業踴躍申請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以激發全民的重視,共同邁向2050淨零建築目標。
COP28會議,環保議題再度成為焦點議題。內政部長林右昌12日點名建築產業,指稱其占全世界碳排放37%,在淨零排放目標占很大的比重,且過去一直是推動淨零方面的落後部門,必須急起直追。具體做法上,科學園區所有建築物應率先成為淨零碳建築,並擴大鎖定到製造業、電子業廠商的辦公、廠房,轉為綠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