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傀儡花的搜尋結果,共06

  • 我如閃亦如電的鄉愁

    我如閃亦如電的鄉愁

     《七月爍爁》是本相當獨特的小說。謂之「獨特」,至少有三層原因。乍看之下,作者似乎延續鄉土文學模式,藉遊子返鄉(斗鎮,彰化北斗)奔喪,敘寫人事倥傯及時光渙散。然而這又是本後現代浮世繪。斗鎮往事和台北當下似不相干,但跨越時空,遊走其間的廢人荒人竟可能來自同一族類──「老靈魂」。在此之上,林俊頴經營一則文學寓言。他信筆鋪陳隨想見聞,從俚俗風土到宗教冥想,從登陸月球到動物花葬,展現驚人「無用」的知識。花花世界的內裡何其荒涼,救贖唯有書寫。

  • 文化部的孤島政策

    文化部的孤島政策

     民進黨執政之後,文化部成了意識形態宣傳部,相當於以前國民黨文工會的角色。巧合的是,現在的文化部長李遠以前是國民黨文工會下「中影」的高幹,現在職掌民進黨文工會,彷彿「無縫接軌」,駕輕就熟。

  • 徐宗懋專欄》文化部的孤島政策

    徐宗懋專欄》文化部的孤島政策

    民進黨執政之後,文化部成了意識形態宣傳部,相當於以前國民黨文工會的角色。巧合的是,現在的文化部長李遠以前是國民黨文工會下「中影」的高幹,現在職掌民進黨文工會,彷彿「無縫接軌」,駕輕就熟。

  • 文化部長李遠訪日 盼台日文化交流合作如同〈甘露水〉

    文化部長李遠訪日 盼台日文化交流合作如同〈甘露水〉

    文化部長李遠訪日,除了重頭戲黃土水展開幕,也拜會東京國際影展主席安藤裕康、參訪紀伊國屋書店,5日傍晚及晚間則分別與日本知臺學者團體SNET台灣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會面。李遠說,期待從台灣藝術史、漫畫、出版、電影、音樂等全方位的「文化外交」行程,台灣及日本在各個文化藝術領域合作,能像黃土水的〈甘露水〉一般,一起溫暖看向世界。

  • 牡丹社事件150周年 石門古戰場縣定史蹟碑揭碑

    牡丹社事件150周年 石門古戰場縣定史蹟碑揭碑

    今年是牡丹社事件150周年,屏東縣政府22日在牡丹鄉舉行「macacukes石門古戰場」縣定史蹟碑揭碑典禮,縣長周春米、新任原民會主委曾智勇與部落族人、美國在台協會、台日友好代表等各界人士,共同見證並借鏡歷史,向世界傳遞和平信念。

  • 從生活化到國際化 台灣史百花齊放

    從生活化到國際化 台灣史百花齊放

     台灣史的研究,隨著愈來愈多的史料出土、日記解密,在視野上有著很大的拓展。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指出,近10年台灣史轉向多元化、生活化視角,正是另一波台灣史研究上統整新的討論,從相對嚴肅的角度再次回望。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