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全球小麥的搜尋結果,共11筆
綜觀近一周芝加哥(CBOT)穀物期貨漲跌互見,其中大豆期貨連續第二日下跌,主要原因是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市場擔心對最大買家中國出口不足;玉米期貨價格在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擔心病害和乾旱天氣將導致單產下降;小麥價格則因全球供應充足而暴跌;截至本周五亞洲電子盤大豆周跌2.23%,這也是連續第二周下跌,玉米周跌0.18%,小麥周跌2.67%。
綜觀近一周芝加哥(CBOT)穀物期貨漲跌互見,本周預測美國糧食帶將迎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降雨,其中玉米期貨連三日收低;大豆市場,上周五預期生物燃料政策將刺激對豆油的需求,期價觸及兩周高點,本周受有利天氣影響回落;小麥市場,由於全球小麥供給充裕,期價走勢偏弱,截至周四較上周五比大豆下跌2.29%,玉米下跌1.65%,小麥下跌0.87%。
「小麥」是人類常見的糧食作物,但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研究顯示,今年高溫及乾旱導致歐洲部分地區、中國及俄羅斯等小麥的供應量,相較過去50年沒有氣溫升高及其他氣候影響,降低了8%至12%。
綜觀近一周芝加哥(CBOT)穀物期貨漲跌互見,其中大豆期貨跌至四年低點,由於巴西作物長得很好以及中國對美國大豆需求疲軟打壓,小麥期貨因出口低迷而走低,加上美元走強,致小麥則跌至歷史低點,玉米期貨也因小麥和大豆疲軟而下跌。
綜觀近一周芝加哥(CBOT)穀物期貨漲跌互見,其中小麥延續漲勢,連續第四天上漲,交易商評估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緊張局勢加劇,以及全球糧食產區持續乾旱可能抑制全球小麥出口,玉米和大豆期貨下跌,因美元走強打壓,令美元計價商品失去競爭力。
綜觀近一周芝加哥(CBOT)穀物期貨漲跌互見,其中大豆期價先抑後揚,一度觸及四周高點,因出口需求強;玉米期價近日一路走強,因美玉出口步伐加速,加上巴西種植天氣影,支持期價走高;小麥期價連6日上揚13.5%,由於對歐洲產量下降的擔憂,加上隨著農作物需求的增加提振。
綜觀近一周芝加哥(CBOT)穀物期貨走勢呈疲,其中小麥期貨連九跌,且觸及一個多月以來的最低點,由於北半球收成擴大和俄羅斯小麥價格下跌帶來的季節性壓力,大豆和玉米期貨先揚後抑,因美國狀況評級相對強勁以及美國農業部每月作物供需報告而收低。
正當全球股市都在熱情擁抱科技股之際,今年來受到高溫、乾旱、暴雨、颶風等極端氣候頻傳,追蹤農業商品的基金或ETF卻悄然異軍突起。像是景順旗下的Invesco DB Agriculture Fund,也是市面上規模最大的農業期貨ETF,今年來飆漲逾21%,超出同期間標普資訊科技類股的近17%與現貨金價的13%漲幅。
綜觀近一周芝加哥(CBOT)穀物期貨走勢呈疲,其中小麥期貨上漲,在觸及10個月高點,隨後回吐漲幅,但受俄羅斯收成預期下調的支撐,大豆及玉米期貨下跌,受累於美國播種速度加快,引發技術性賣盤湧現。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5日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3月全球糧價指數由2月創下的三年低點反彈,為七個月來首次上揚,反映植物油、肉類和乳製品價格上漲,抵消穀物和糖價下跌。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今天警告說,若黑海出口航路仍然受阻、糧食基礎設施繼續遭攻擊,烏克蘭未來幾年的小麥產量,可能無法滿足其國內與出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