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搜尋結果,共633筆
憲兵訓練中心為憲兵專業戰力養成的搖籃,每年超過5000位憲兵官兵在此磨練,並帶著專精能量返回部隊,戮力各項戰演訓任務,肩負憲兵「三軍表率」榮耀招牌。而由專業教官們組成的「教學組」,更是各項憲兵戰技職能的佼佼者,為培育兼具知識、技能與紀律的憲兵人才,奠定堅實基礎,締造斐然成果。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替代役備役役男治安維護組訓練,於11月5、6、7日在八德警分局演訓召集,本次召訓八德區轄內替代役備役役男83人,警察局副局長劉印宮、防治科科長顏證文、八德分局分局長鄭文銘及八德區主任秘書徐秀華到場為役男加油勉勵,現場主任秘書徐秀華也贈送替代役備役役男慰問品,期許役男們能藉此次召集,熟悉各項民防技能,以提升支援民防團隊能力及 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
日媒日前披露,傳我國在愛沙尼亞將設立辦事處,但卻因官方就名稱要使用「台灣」或「台北」而陷入僵局,至今2年過去仍無進展。對此,外交部部長林佳龍指出,愛國半年前已通過了設處法案,目前也都有在諮商。外交部也聲明強調,持續秉持利人利己的思維,與波羅的海國家發展產業、民主夥伴關係。
劍指台北市長?民進黨前黨祕書長林右昌「學習之旅」抵達以色列特拉維夫,今在臉書以輝達(NVIDIA)五年前,已透過併購投資在以色列設立海外總部為例,提到輝達這次「台北設立海外總部」的計畫過程表示,「我們台北,的確可以再加把勁」。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31日在亞太經濟合作(APEC)會議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亦是高市上任後首次舉行日中領袖會談。高市表達對東海情勢及中國在日本周邊頻繁進行軍事活動表達深刻憂慮,強調台海穩定對日本及國際社會至為重要。對此,外交部回應肯定「言所當言」。
為達成2050淨零轉型目標,賴清德總統今天在氣候變遷委員會裁示,「近零碳建築」的推動必須從過去的示範推廣,提升到「目標導向」的國家核心戰略層次。他交付行政團隊三項核心任務,全國中央機關及國營事業在2028年底前完成所轄建築的能效盤點及改善規畫;並請內政部研議制訂2030年、2035年階段性目標與強制性標準規範,引導業者共同升級。
金門縣政府為強化基層災防量能,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於28至29日一連2天舉辦「2025年度村里長及幹事防災士培訓專班」,課程內容包括防災士職責、災害經驗與災害特性、社區防災工作運作及個人與居家防護措施等,讓第一線民政幹部了解「自助、互助、協作」為防災士基本概念及重要性,並由分組進行村里防災計畫實作與驗證,透過意見發想與討論,建構及評估村里防災計畫之運作性及可行性。
副總統蕭美琴今(28)日下午出席「2025福爾摩沙俱樂部(Formosa Club)台北年會國際記者會」強調,台灣將持續扮演國際社會中積極且負責任的一員,深化與理念相近國家的夥伴關係,期盼持續就海底電纜、國防安全與社會韌性建構等相互交流與分享,攜手合作共享更美好未來。
為讓海外更看見台灣,僑務委員會昨(22)日與中央通訊社合作,針對海外的華裔媒體人舉辦第五屆「2025海外華文媒體報導大獎」,共同見證華文媒體在全球報導重要影響力。僑委會此前也透過舉辦年度僑務委員會議,讓全球工作的僑務委員回「回娘家」提出建言交流,共同建立具韌型、安全及永續的僑務體系,會後隔日也共同參觀台灣的韌性基礎設施。
國防大學昨日於復興崗校區舉辦「第28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由校長劉志斌上將主持,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從多元角度研析國防與社會之間的關聯,同時整合不同領域的資源,進一步強化整體國防的韌性與永續性。
為讓海外更看見台灣,僑務委員會昨(22)日與中央通訊社合作,針對海外的僑胞媒體人舉辦第五屆「2025海外華文媒體報導大獎」,共同見證華文媒體在全球報導重要影響力。僑委會此前也透過舉辦年度僑務委員會議,讓全球有志僑胞「回娘家」提出建言交流,共同建立具韌型、安全及永續的僑務體系,會後隔日也共同參觀台灣的韌性基礎設施。
編者按:根據《國防法》之規定,國防部定期提出國防報告書,向國人說明當前國家安全形勢、軍力建構狀況。國防部日前公布《中華民國114年國防報告書》,《翻爆》特別摘錄其中菁華以饗讀者。
近年來,中共運用灰色地帶襲擾、聯合戰備警巡及針對性軍演等各種手段,嘗試對臺灣全面封控,並向外延伸兵力部署,企圖營造「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態勢,壓縮我國際空間及防衛作戰預警時間。國軍為有效應處其軍事脅迫,爭取防衛作戰預警空間,持續務實整建所需戰力,強化指通網電韌性,同時針對灰色地帶應處作為、聯合作戰計畫與區域聯防機制之適切性實施滾動式檢討,全面提升聯合作戰效能,以建構堅實整體防衛戰力。
陸軍第10軍團指揮部昨日舉辦「全民國防教育走入鄉里」活動,以「國防零距離,南投起步走」為主軸,現場安排國軍各式裝備陳展、社團表演、戰鼓演出、互動式體驗與全民國防教育宣導攤位,吸引滿滿人潮駐足體驗,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使民眾更加貼近了解國防事務,進一步凝聚全民國防共識。
海基會17日發布「一貫道道親信眾前往大陸風險提示」,統計今年已接獲陳情6件7人是因宗教緣故被限制人身自由案例。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表示,今年大陸對宗教活動包含境外人士的管控力道持續加大,宗教人士甚至單純去觀光探親風險都很高,按實例來看,更直接喊話一貫道道親「不要去也不能去」。
國防部日前公布114年《國防報告書》,全書191頁,畫分「戰略環境」「堅實國防」「和平基石」「國防管理」四篇。報告強調全球安全形勢惡化,中共持續擴軍並對台軍演施壓,國軍將奉行「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強化多域聯合作戰與全社會防衛韌性。整體而言,台灣將以不對稱戰力及全民防衛應對來自中共愈趨嚴峻威脅。
賴清德總統今(10)天發表國慶文告時提出發展國防產業三大目標,將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一起建構守護自由民主價值的堅強防線。府方人士說明,今年底之前會把國防特別預算跟國人報告。
為落實總統賴清德「全社會防衛韌性」理念,強化全民防災意識與基層應變能量,內政部持續推動防災士培訓制度,目前全國已培訓6.9萬名防災士,內政部表示,今年培訓量較往年平均值成長15倍,不僅今年底可再增近3.5萬名、達成10萬名防災士目標,也預計2026年底培訓人數將達到15萬人,實現未來「人人是防災士」願景。
國防部9日發布114年度「國防報告書」,內容涵蓋中共軍力支出發展、國軍建軍戰略、全社會防衛韌性規畫等議題;而該書第1章節前特別全版印刷1張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空拍照片,外界解讀有意強調台美軍事合作關係。軍方人士補充,國軍未來籌獲裝備將以「科技取代人力」為目標,並納入AI趨勢及相關技術評估。
面對中共文攻武嚇,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日前夕接見「台北安全對話」訪團表示,台灣將積極發展不對稱戰力、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推動更具競爭力的國防產業,並強化全社會韌性。他強調「以實力守護和平、以合作深化安全」是台灣的目標,將繼續跟各國加強交流合作,促進印太區域民主、和平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