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北文化獎的搜尋結果,共19筆
台北市文化局每年辦理「台北文化獎」,獎勵落實文化深入生活、傳統開出現代、本土面向國際,形塑北市文化的個人及團體。今年邁入第29屆,文化局在去年將得主獎金提高至100萬元後,持續提升獎項的規格與影響力,本屆在歷經近百位候選人推薦報名參選後,最終由「何政廣」與「隱地(本名柯青華)」榮獲殊榮,典禮將於11月舉行。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通過的「生態社子島」開發案因涉及區段徵收,引發部分居民反對,內政部25日將審查該案區段徵收範圍與抵價地比例,環團與社子島自救會昨召開記者會指出,超過400位規畫設計、地政、環境、文化專業界學者專家連署反對「生態社子島」,呼籲內政部審慎把關,也希望台北市政府停止強推,研擬符合生態原則、公平正義的社子島都市計畫。
「台灣現代詩的啟發者」瘂弦在辭世2個月後,由《文訊》雜誌、洪範書店、創世紀詩社共同舉辦「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瘂弦追思會暨文學展」,文化部前後任部長李遠、龍應台,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及眾多知名出版人、作家葉步榮、王榮文、蔣勳、林懷民、朱天文、林義芝等均出席,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戲稱為近年「文學密度最高」的場合。
第28屆台北文化獎頒獎典禮今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辦,表彰為台北文化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文化人,今年由台灣資深舞蹈教育家林絲緞(卓系緞)以及當代亞洲戲偶權威羅斌(Robin Erik Ruizendaal)榮獲台北文化獎殊榮;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本屆獲獎的文化人在教育領域的推廣不遺餘力,深具啟發性並有重要意義。
掀起新詩的時代思潮、現代詩大家瘂弦日前逝世,享耆壽92歲。他在1954年與著名詩人張默、洛夫創立創世紀詩社,並發行《創世紀》詩刊,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瘂弦從事報刊副刊編輯工作長達30餘年,許多重要作家都曾受其提攜。對於文壇巨擘的殞落,文化部長李遠表達深感不捨與哀悼,更強調大師風範讓人無限追思。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現代詩大家瘂弦於溫哥華時間11日逝世,享耆壽92歲,他在1954年與著名詩人張默、洛夫創立創世紀詩社,並發行《創世紀》詩刊,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他也從事報刊副刊編輯工作長達30餘年,許多重要作家都曾受其提攜。對於文壇巨擘的殞落,文化部長李遠表達深感不捨與哀悼,更強調大師風範讓人無限追思。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影響台灣現代詩深遠的文壇巨擘、第27屆台北文化獎得主瘂弦昨(11)日安息主懷,享耆壽92歲,文化局為這位台灣文壇瑰寶的離去表達追悼,並感念瘂公為台灣文壇帶來深遠影響,同時提攜無數文壇後輩,對台灣文化沃土的卓越貢獻;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表示,謝謝您的副刊歲月,為台灣文壇,文化圈,樹立起許多標竿。
在台服事70多年、台灣人的英語老師、救世傳播協會及《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日前過世,享耆壽98歲。《空中英語教室》表示,彭蒙惠在遺囑中特別交代:「把所有一切全捐出。」賴清德總統、前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卓榮泰都發聲感謝彭蒙惠對台的奉獻。去年頒發中華民國身分證給彭蒙惠、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彭的離開讓他非常、非常難過。
台北市文化局17日公布第28屆「台北文化獎」得獎者,由84歲台灣資深舞蹈教育家林絲緞(本名卓系緞)及當代亞洲戲偶權威羅斌(Robin Ruizendaal)獲獎,2人各獲100萬元獎金,以鼓勵、支持在台北市各文化領域上的傑出貢獻者。
以實際的支持與鼓勵投注於台北各類文化領域的傑出貢獻者,台北市文化局17日公布第28屆「台北文化獎」得獎公布,由台灣資深舞蹈教育家林絲緞(卓系緞)及當代亞洲戲偶權威羅斌(Robin Ruizendaal)獲獎,不僅榮獲殊榮,更可得100萬元獎金。
《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6日辭世,她於1960年創立「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從福音廣播發展出英語教學和音樂宣教。1962年創設「空中英語教室」後,發展為《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及《Advanced彭蒙惠英語》等英語教學雜誌,實體雜誌的全盛時期發行量曾高達60萬份。
台灣人的英語老師、救世傳播協會及《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因年長及多重器官衰竭,6日於台北淡水馬偕醫院過世,享耆壽98歲。《空中英語教室》表示,彭蒙惠在遺囑中特別交代:「把所有一切全捐出。」賴清德總統、前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卓榮泰都發聲感謝彭蒙惠對台的奉獻。去年頒發中華民國身分證給彭蒙惠的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彭的離開讓他非常、非常難過。
《空中英語教室教育集團》創辦人彭蒙惠6日辭世,享耆壽98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深表哀悼與敬意,並表示,一個人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並且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她所熱愛的地方,這種人不但值得我們尊敬,而她自己的一生也是幸福的。
台灣英語教母彭蒙惠於昨日回歸天家,作育無數學生的「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從1951年為傳福音輾轉來台,投身英語教學與福音傳播逾70年時光,於1962年創立「空中英語教室」,不但是華人世界英語教育的必讀教材,更是台灣橫跨世代的共同記憶,台北市文化局也在2021年頒發第25屆台北文化獎特別獎予彭蒙惠,表彰對台灣的無私奉獻。
台北市文化局每年辦理「台北文化獎」徵選,鼓勵各類文化領域的傑出貢獻者,至今已累積表揚超過80位藝術工作者或團體,今年邁入第28屆,徵選活動將延長至7月5日,並提高得主獎金至100萬元,同時也提升辦理獎項的品質與規格,力圖打造「台北文化獎」成為首都文化界的高度殊榮獎項。
被譽為全方位創作者,知名藝術家雷驤,5月29日傍晚辭世,女兒雷光夏、雷光涵發出聲明表示,「我們親愛的爸爸、夫婿,作家、畫家、導演雷驤,於5/29傍晚,因多重疾病合併呼吸衰竭,在家人的陪伴、聊天與歌聲中,安詳離世,享年85歲。」
金馬獎、金鐘獎以及金曲獎並稱為台灣三大娛樂獎,分別專注表彰電影、電視以及音樂的優秀人才,然而目前台灣卻沒有為劇場以及表演藝術設置獎項,為此台北市文化局規畫在今年下半年設置「台北戲劇獎」,以台版「東尼獎」為目標,盼在該領域身發揮帶頭作用;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透露,預計今年下半年度開始評比,明年6月舉辦紅毯頒獎典禮。
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周年今召開記者會,北市文化局表示,過去1年文化局持續推動多項文化政策,並自期成為台灣城市文化領頭羊,建立更多元共融的文化風貌及更友善包容的文化環境,帶給市民更深厚獨特的台北文化。
第27屆台北文化獎頒獎典禮今(17)日於台北市中山堂隆重登場,本屆今年4位文化獎得主分別在文學、文化資產、表演藝術及攝影紀實領域扮演重要角色,為知名作家瘂弦、紀實攝影詩人張乾琦、文資學者米復國以及牯嶺街小劇場掌門人姚立群獲獎;台北市長蔣萬安也親赴現場頒獎,並感謝得主們共同形塑台北多元共融的文化特質,為城市不斷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