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同比衰退的搜尋結果,共11

  • 《汽車股》裕隆總座:關稅、貨物稅釐清後 對市場仍有信心

    裕隆(2201)周三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消費者因擔心未來關稅變動帶來價格波動,選擇觀望等待,台灣今年上半年新車領牌數共19.8萬輛,其中純電車年減29%。裕隆總經理許國興表示,強化費用控管與資源運用效率,也持續與客戶深化合作推出新品,延續銷售動能。裕隆總經理許國興也提到,關稅、貨物稅不確定因素排除後,市場回到正常發展,對國產車競爭力仍有信心。

  • 富豪搶買 國際板債發行夯

    富豪搶買 國際板債發行夯

     富人與法人聯手搶買高利美元債券,推升國際板發行量。證期局公布,上半年國際板債券新發行71檔、金額達60.8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6檔、42.24億美元,檔數、金額年增率分別達54%、44%,重新恢復成長,除壽險公司、法人大買美元債鎖利外,財管2.0的高資產客戶亦是大買家。

  • 安京併大業 估蔡鎮宇分階段收購

     前國泰金控副董事長蔡鎮宇將出手併購安泰銀行及京城銀行,震撼金融市場,市場人士透露,目前投資銀行、律師及會計師團隊正積極準備要向金管會申請的文件,設計好架構才能到金管會溝通,初步評估應會採「分階段」收購,以符合相關法令規範。

  • 外幣傳統保單回溫 帶動整體連二月賣逾200億

    外幣傳統保單回溫 帶動整體連二月賣逾200億

     壽險業搶現金,外幣傳統型保單開始回溫。金管會25日公布,4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新台幣221億元,年增12%,已連續兩個月賣逾200億元,累計前四月外幣保單銷售961億元,年增7%,主要是外幣傳統型保單帶動,前四月逾819億元,年增17%。

  • 兩岸做加法 經濟才能飛龍在天

    兩岸做加法 經濟才能飛龍在天

     去舊布新,1月上旬台灣公布2023年的經濟數據,進出口貿易總額為7844億美元,同比衰退13.5%。GDP增長1.4%,而工業生產表現則年減12%,是連續2年衰退,也是首見的2位數衰退,又以電子零組件和機械設備業表現最不理想,減幅超過17%。而台灣對大陸進出口總額2239.48億美元中,進口為716.99億美元,下降16.1%;出口則為1522.49億美元,下降18.1%。整體而言,台灣對大陸出口占比雖已降至21年來新低,但仍達35.2%,而台灣全年貿易順差高達99.99%,來源於大陸,可見兩岸經貿對台灣的重要性。

  • 銀行棄保 前11月保單銷售跌17年低

    銀行棄保 前11月保單銷售跌17年低

     升息讓銀行出現「棄保」效應。由於儲蓄型保單賣相還不如高利存款或美債,據壽險公會統計,銀行前11月銷售保單的新契約保費僅2,301億元,創17年來同期新低量,若與極盛時期的2018年相比,少掉4,649億元,流失逾6成。

  • 接軌期 新契約保費陷瓶頸

    接軌期 新契約保費陷瓶頸

     壽險業績進入接軌轉型期。11月國泰、富邦、南山、新光、中國、台灣等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約314億元,沒有一家超過70億元,推估整體壽險約在500億元上下,前11月壽險累計新契約保費約6,200億元,同比衰退13.7%,全年恐難破7,000億元,篤定創17年新低。

  • 國銀兩岸進口外匯 全年難破百億美元

     兩岸進出口冷,今年銀行的兩岸進口外匯恐難破百億元。據金管會統計,前九月銀行進口外匯為70億美元,同比衰退逾25%,去年全年進口外匯近117億美元,今年恐無法破100億美元,連兩年減少;而前九月出口外匯為105億美元,同比亦減少29%,全年應也難破200億美元。

  • 國銀海外分行大賺663億同期新高  香港穩居最賺地區

    國銀海外分行大賺663億同期新高 香港穩居最賺地區

    升息讓國銀海外分行大豐收。金管會15日公布,前九月國銀海外分支機構獲利共新台幣662.8億元,續創史上同期新高,包含香港、新加坡、越南分行獲利皆是史上同期新高,香港賺高達364億元、穩居國銀海外最賺錢的地區,同比成長逾5成,新加坡則賺超過80億元,年增1倍。

  • 澳幣利率給力 國壽連動債保單人氣夯

    澳幣利率給力 國壽連動債保單人氣夯

     拉升低迷的業績、並承接到期的澳幣保單資金回流,國泰人壽事隔五年再推澳幣國際債保單,票面利率5.1%,一推出即完售,銷售量達60~70億元,帶動國壽10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達99億元、整體新契約保費135億元。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