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唐菖蒲柏克氏菌的搜尋結果,共12筆
一、寶林茶室「粿條」藏邦克列酸(米酵菌酸)
台北素食餐廳「寶林茶室」A13店去年3月爆發食物中毒,造成6名顧客吃下劇毒「邦克列酸」身亡、27人輕重傷,檢方21日偵結起訴實際負責人、店長、廚師、代班廚師及實習生共5人。北市衛生局表示,除了累計開罰業者406萬元,寶林事件案之後也將大型餐飲業者納入稽查,並提升業者自主管理能力,也增加停業條件達到危害管控。
去年喧騰一時的「寶林茶室」A13分店中毒6死27傷案,台北地檢署21日偵結,認為該分店粿條食材沒有冷藏保存、且將未用完的粿條混加進新開封粿條,且一再重覆使用塑膠袋充作手套抓取粿條的手套,加上案發時氣溫變化大、廚房環境悶熱潮濕,致病菌株生長,產生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毒素,依違反食安法、過失致死、過失傷害罪起訴負責人黎仿軒、店長王順德、廚師周日豪、代班廚師胡清富、阮姓實習生共5人,其中黎、胡各被求刑4年、4年2月。登記負責人陳逸凡則獲不起訴處分。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造成4人死亡,為保護消費者食的安全,台北市衛生局至傳統市場、麵攤、餐飲業及雜貨行等地點,抽驗米苔目、粿仔條及河粉等米濕製品,共計抽驗15件產品檢驗邦克列酸,檢驗結果均未檢出。
寶林食安案發生後,至今造成2人死亡、4人重症。台北市長蔣萬安11日上午也針對食安案進入議會專案報告,並接受議員質詢。蔣萬安提到,食因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頻傳,食安事件發生時,衛生局須調配僅有檢驗人力14人,且需停止各項例行檢驗之儀器支援緊急檢驗,因此衛生局將新成立食因性疾病檢驗組,預計於設備上花費3850萬元,業務費每年新增600萬元,合計4,450萬元。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連續2日無新增通報個案,至今累計34例食物中毒通報個案。越籍代班廚師手部和糞便檢體均驗出邦克列酸,血液檢體卻是陰性,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坦言「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有醫師憂心,該廚師恐是「傷寒瑪麗」翻版,毒物專家則建議,應針對糞便檢體進行細菌培養,確認是否廚師為帶原者。
寶林茶室中毒案最新採檢結果昨出爐,越籍代班廚師除了手部檢出邦克列酸,糞便採檢也驗出邦克列酸,但血液卻是陰性,有醫師認為,「該名廚師既是傷寒瑪莉翻版,也是天選之人」。毒物專家則建議,接下來應針對該檢體進行「細菌培養」,確認是否廚師為「帶原者」,最嚴重的情形,則是唐菖蒲柏克氏菌恐已在台灣落地生根。
寶林茶室越南籍代班廚師的手部與糞便,都被檢出邦克列酸(前稱米酵菌酸)毒素,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廚師糞便檢出邦克列酸,廚師糞便檢出邦克列酸,可以懷疑廚師腸胃道已帶有會生成邦克列酸毒素的「唐菖蒲柏克氏菌」,最嚴重的情況是「唐菖蒲柏克氏菌」,已在台灣落地生根。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本月5日新通報的吃炒麵個案,邦克列酸檢驗陰性,衛福部研判中毒案仍侷限在炒粿條及河粉,曾在手部檢出邦克列酸的寶林代班越南籍胡姓廚師,上月留下的糞便也檢出邦克列酸,但5日抽血、驗尿都無異常,衛福部懷疑他曾吃到微量毒素,現已代謝完畢。
寶林中毒案撲朔迷離,我來說明一下,目前關於米酵菌酸的好多誤解。首先,台灣本土沒有分泌米酵菌酸的菌種?國外研究已經證實,把1百多年來,五大洲所收集的唐菖蒲伯克氏菌的基因樣本,共2百多件做分析,結果發現1成多樣本具有分泌米酵菌酸的基因片段,五大洲都有,包括南韓,乃從稻鞘分離而來。
我來說明一下,目前關於米酵菌酸的好多誤解。首先,台灣本土沒有分泌米酵菌酸的菌種?國外研究已經證實,把一百多年來,五大洲所收集的唐菖蒲伯克氏菌的基因樣本,共兩百多件做分析,結果發現一成多樣本具有分泌米酵菌酸的基因片段(bon 基因),五大洲都有,包括,注意了,南韓,乃從稻鞘分離而來。
台北市政府公布台大法醫研究所檢驗,寶林茶室信義A13店食品中毒案,在工作人員的手部檢體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反應,證實毒素就發生在廚房裡,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今(2)日下午改口透露,其實衛福部不只盯上A13店,疾管署與食藥署早在3月30日也配合檢警前往「代班廚師住處」採檢14個檢體,還原「細菌」、食材「介質」以及產生毒素「環境」在哪,以利做出毒素來源最後判定,最慢4月中旬前會對外說明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