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嘉邑行善團的搜尋結果,共38筆
雲林縣斗南鎮善功橋改建工程已於今年9月1日正式開工施作,但施工期間民眾反映橋邊排水系統不足、道路與農田同高,遇豪大雨極易淹積水,雲林縣長張麗善10日現勘,對於地方建議引道延長、增設側溝及橫向排水等改善措施,決定追加1100餘萬元經費,全面提升排水防洪與交通安全效能。
位處偏鄉的彰化縣芳苑鄉雖財政困難,仍積極爭取民間力量投入地方交通建設,使用至今已有50年、位於漢寶村的「漢寶中3橋」與鄰近的「無名橋」,經鄉公所積極籌畫及嘉義市嘉邑行善團慷慨捐助500萬元重建,28日完工啟用,並正式命名為「善堂橋」與「善樑橋」,鄉長林保玲感謝行善團善舉及志工們熱心參與,讓兩座橋不僅連接兩地,更象徵善心匯聚、溫暖相連。
位處偏鄉的彰化芳苑鄉,雖經費有所不足,但仍積極爭取民間力量,投入地方交通建設,使用至今已有50年、位於漢寶村的「漢寶中3橋」與鄰近中3橋的「無名橋」,在嘉義市嘉邑行善團慷慨捐助500萬元及鄉公所積極籌畫下,在今年7月動土進行重建,今日完工啟用,並正式命名為「善堂橋」與「善樑橋」,以象徵善心匯聚、溫暖相連。
樺加沙颱風重創花蓮光復鄉成重災區,嘉義市長黃敏惠25日與鎮南聖神宮舉辦迎孔遶境祈福儀式,特別為花蓮祈福,提到嘉義市在7月時歷經丹娜絲風災,感謝花蓮縣等全台13縣市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協助嘉義市,此次花蓮災情慘重,感同身受,她將捐出1個月的薪資協助救災。
花蓮光復鄉受樺加沙颱風造成堰塞湖溢流成重災區,慘況如人間浩劫,嘉義市嘉邑行善團百餘人連同4、50輛等大型機具,連夜趕赴災區,今天上午抵達立即救災,嫁到花蓮30多年的嘉義女兒看到行善團如見到「娘家人」伸援手,超感動,驚呼「30多年來沒這麼慘過」。
創立於1965年的嘉義市嘉邑行善團,8月31日舉行感恩餐會,表揚造橋鋪路多年的資深幹部和義工,嘉義市長黃敏惠形容嘉邑行善團是最珍貴的社會資產,讓「行善」成為最溫暖力量。一家三代都是義工的劉金枝說,20多年來參與造橋鋪路,即使年過70好幾,也不覺得辛苦,內心很滿足。
嘉義市嘉邑行善團成立60年,今(31日)舉辦慶祝大會,並表揚多位資深義工、創團元老,這些義工、團員多年來陪著行善團一步一腳印,把愛心送到最需要的角落,一家三代參與造橋鋪路20多年的劉金枝說,孫子從5、6歲一起當行善團義工,現已經是研究生,全家樂於奉獻,雖然有時要頂著烈日流汗工作,但她心裡很滿足,從來不覺得辛苦。
中華民國嘉邑行善團創團團長黃塗德被控性侵2名女信徒,一審以1罪1罰判刑346年、合併執行30年,二審僅認定性侵11次,改判合併執行10年。不過,黃男針對有罪部分提再審獲判無罪後,經最高法院2度發回更審,台南高分院更一審、更二審均以罪證不足判無罪。檢方可上訴。
彰化偏鄉芳苑鄉17日舉辦「善尾橋」完工啟用典禮,「善尾橋」位於漢寶村,原名為「海尾橋」,因有安全疑慮,在嘉義市嘉邑行善團慷慨捐助500萬元及鄉公所積極籌畫下進行全面改建,公所為致謝其愛心義舉,特別將新橋命名為「善尾橋」,象徵著社會善念的凝聚與永續傳遞,這也是芳苑鄉獲行善團援建完工的第二座橋梁。
彰化偏鄉芳苑鄉今日舉辦「善尾橋」完工啟用典禮,「善尾橋」位於漢寶村原名為「海尾橋」,因有安全疑慮,在嘉義市嘉邑行善團慷慨捐助500萬元及鄉公所積極籌畫下進行全面改建,公所為致謝其愛心義舉,特別將新橋命名為「善尾橋」,象徵著社會善念的凝聚與永續傳遞,這也是芳苑鄉獲行善團援建完工的第2座橋梁。
雲林縣北港鎮後溝橋因橋高不足,遇大雨即被淹沒有如浮在水面上,被稱為「浮水橋」,此次豪大雨也遭滅頂,地方希望能夠重建,不過水利署第5河川分署5日表示此橋已有30餘年歷史,位於行水區,屬於「過水便橋」,若要重建,不符合「跨河建造物審核要點」,只能進行整修。
嘉義地區28日凌晨起雷電交加,豪大雨下了一整天,至晚間嘉義縣朴子市許多地區積淹水未退,朴子市全面進入防災應變狀態,除已安置10位民眾,也開放民眾領取沙包,民眾擔心水又淹進家裡,急忙搶拿沙包,場面一度混亂,而國軍也派人員進駐,涉水挨家挨戶發送嘉邑行善團等團體捐贈的便當等物資。
彰化縣芳苑鄉漢寶中3橋是漢寶村通往台17線的重要道路,但使用至今50年,因橋梁老舊,潛藏安全隱憂,由於偏鄉財源有限,公所向嘉義市嘉邑行善團爭取協助,獲行善團捐贈改建經費500萬元,17日舉辦動土典禮,未來完工後,將更名為「善堂橋」,鄉長林保玲期許在各界溫暖參與下,不僅有實體「善堂橋」,更搭起無形的幸福之橋。
彰化芳苑鄉漢寶中3橋是漢寶村溝通台17線的重要道路,但使用至今50年,因橋梁老舊,潛藏安全隱憂,由於偏鄉財源有限,公所因此向嘉義市嘉邑行善團爭取協助,獲行善團捐贈橋樑改建經費500萬元,今日舉辦改建動土典禮,未來完工後,將更名為「善堂橋」,鄉長林保玲期許在各界溫暖參與下,不僅有實體「善堂橋」,更搭起無形的幸福之橋。
嘉義縣藍營、無黨籍多位議員14日站出來,呼籲縣府放寬「住屋毀損救助金」條件和認定外,也應審慎考慮停辦「2026台灣燈會在嘉義」,將6.6億元預算投入災後重建與補助,嘉義縣政府回應,台灣燈會是國家級慶典,希望透過燈會行銷嘉義,展現嘉義的韌性與發展,所以災後復原與燈會籌備將持續推動。
丹娜絲颱風百年一見的詭異路徑襲擊嘉義市受重創,嘉邑行善團捐贈1000萬元救災專款,協助市府災後重建,9日在市府舉行捐款,市長黃敏惠表示,感謝嘉邑行善團善舉,將公開、透明善用捐款,全力推動復原與重建。
「丹娜絲」颱風造成嘉義縣全境多處嚴重災情,面對龐大災損及重建工作,嘉邑行善團今(9日)由理事長鄭秀玉帶著理監事團隊,來到嘉義縣政府,捐助1000萬元給嘉義縣救災,嘉義縣長翁章梁感謝行善團伸出援手,坦言這次風災要花的錢非常的多,有捐款挹注,救災的速度和靈活度會更高。
雲林縣斗南鎮善功橋橫跨石牛溪,通車迄今已逾30年,因橋面比石牛溪堤頂低2公尺,汛期成為防汛缺口,且橋墩阻礙通水斷面,不符治理計畫,17日縣府舉行新建工程動土典禮,經費由中央補助1億1000餘萬元,縣府自籌4100餘萬元,新橋將提高3公尺,可有效解決淹水問題,預計明年9月完工。
彰化縣芳苑鄉漢寶村海尾橋橫跨海尾第二排水幹線,是當地交通要道,25年前興建後,受潮汐侵蝕,造成主梁混凝土破損、鋼筋外露鏽蝕有安全上的疑慮,鄉公所有意打掉重建,卻面臨經費困境,嘉邑行善團得知後主動伸出援手,慷慨捐助近500萬元經費並號召志工參與施作,海尾橋今日動土,預計3個月後完工。
金蛇年春節來了,嘉義市政府結合九華山地藏庵發送開運年菜,由嘉義市餐飲業職業工會料理出熱呼呼的美味佳餚,還有物資及紅包,24日分送給420戶弱勢家庭及獨居老人;嘉義縣政府也結合民間團體分送年菜給1500戶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