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回收火箭的搜尋結果,共19筆
大陸太空科技發展迅猛,不讓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旗下SpaceX可回收火箭專美於前。陸媒報導,大陸民營航太企業藍箭航太研製的液體可回收火箭「朱雀三號」預計11月中下旬進行首飛,有望成為大陸第一款投入實際營運的可回收運載火箭。
據《界面新聞》報導,中國可回收火箭「朱雀三號」將於11月中下旬首飛。在此之前,大陸國內尚未有一款可回收火箭完成過發射任務。朱雀三號有望成為中國第一款投入運營的可回收運載火箭。目前,朱雀三號已進入首飛關鍵準備階段,近日首飛箭順利完成加注燃料、合練及靜態點火試驗,為正式入軌發射及一級回收開展各項準備。《界面新聞》還瞭解到,11月中旬,「朱雀二號」還會執行發射任務。
大陸《北京商報》23日報導,近期,一批大陸國產商業火箭陸續完成飛行試驗任務,中科宇航、星河動力、星際榮耀、東方空間等商業火箭公司均有火箭發射任務圓滿完成或待執行。有關分析指出,商業航太賽道當前正從「可發射、可交付」的驗證期,跨入「有頻次、能交付、講效率」的規模化爬升期,背後主要依賴技術突破、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爆發三大支撐。未來三年將進入洗牌關鍵期,具備全鏈條自主可控能力和差異化商業模式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
太空產業歷經前幾年幾乎無新上市公司的低潮後,今年開始有多家航太公司陸續掛牌上市,吸引投資人目光。
4月中為期半年的2025年世博會在日本大阪開幕,今年度的主題是「讓生命閃耀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8位日本頂尖專家透過各自的視角,在「主題展館」中傳遞以「生命」為中心的核心概念。
4月中為期半年的2025年世博會在日本大阪開幕,今年度的主題是「讓生命閃耀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8位日本頂尖專家透過各自的視角,在「主題展館(Signature Pavilion)」中傳遞以「生命」為中心的核心概念。
據公眾號「財經小報告」報導,未來10年,全球技術和社會的變革將催生多個高速增長的行業。以下是最具潛力的十大領域,結合技術創新、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這些行業有望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2025年伊始,中國太空領域進入關鍵爆發期。週四(2)中國航天在北京與河北淶源縣完成5次火箭發動機測試,為全年重大航天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商業航太作為陸中央政策推動與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今年將迎來幾種型號可回收火箭的密集首飛,包括朱雀三號、力箭二號、天龍三號等,成為市場與政策共同關注的焦點。
據觀察者網報導, 建設大型低軌星座,已成為中國大陸奔向星辰大海的必選項。面對美國「星鏈」系統的市場先發優勢,今年8月,「千帆星座」首批組網衛星以「一箭18星」成功升空入軌,標誌著中國大陸在全球衛星互聯網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界面新聞》報導,大陸國內首次太空遊「船票」近期晚間在電商直播平台淘寶開賣,18時上架即秒殺。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深藍航天」推出2027年首次亞軌道載人旅行飛船船票的預售活動,僅限量釋出2張,原價150萬元(人民幣,下同),淘寶上的優惠價為100萬元。消費者只需先支付5萬元訂金,尾款需親自前往深藍航天北京研發中心簽署合約後支付。
川普勝選,連帶也讓馬斯克旗下企業估值一飛衝天!他的AI新創公司xAI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自大選後估值雙雙暴漲,也更將把他的商業帝國推向顛峰地位。
據《界面新聞》報導,大陸國內首次太空遊「船票」在淘寶開賣,上架即秒殺。10月24日晚18時,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深藍航天在「交個朋友」淘寶直播間推出2027年載人飛船首次亞軌道載人旅行飛船船票的預售活動。深藍航天在此次預售中僅賣2張載人飛船船票,全款定價150萬元(人民幣,下同),在「交個朋友」淘寶直播間到手價100萬元。該商品5萬元為飛船票訂金,尾款需親自前往深藍航天北京研發中心簽署合約後支付。
特斯拉CEO馬斯克經營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 13日進行星艦(Starship)火箭第五次發射任務,不僅讓火箭順利返回地球並降落在印度洋,還締造發射塔首次運用機械手臂收回助推器的創舉,象徵SpaceX距離載人上火星的終極目標更進一步。
北京時間2024年10月13日晚間,美國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德州博卡奇卡實施了星艦超重型火箭的第五次試飛,實現了人類航天史上又一個重大突破:火箭一子級完成任務後,調頭返回發射場,成功著陸於運行方式類似筷子夾持、與發射架一體化設計的「機甲酷斯拉」回收裝置上。這是傳統的火箭自帶支腿設計之外,人類嘗試成功的又一種火箭著陸方式,並且首次應用即成功接收數百噸重的超重型箭體。火箭發射技術實力也很強大的中國,是否也能做到?觀察者網專欄「科工力量」作者高天偉13日撰文稱,中國類似火箭可能還得再等一等。
SpaceX繼今年6月順利完成星艦火箭(Starship)繞行地球測試任務後,近日立下目標,要在兩年內發射五次無人火箭到火星,並宣稱將在4年內將人類送上火星。
5日屏東旭海的天空很熱鬧!淡江大學第3支科研探空火箭「Polaris(北極星)」,清晨6時28分於國科會「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順利發射升空,但降落傘未開傘;陽明交大學生自製的固態火箭隨後在上午7時36分發射,第15秒到達約1公里最高點並開啟降落傘,總飛行時間約2分2秒,落海後由回收船拉回地面,是旭海發射場首次達成火箭發射後全箭回收的團隊。
淡江大學第3支科研探空火箭「Polaris(北極星)」,今晨6時28分在屏東旭海國科會「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順利發射升空,但降落傘未開傘,初步推測可能因為航電板的問題,造成降落傘分離機制提早啟動,導致最後軌跡未依原訂計畫行進。
陽明交大繼上月與太空中心合作研發的火箭成功發射後,5日清晨在屏東旭海基地,由學生自製的固態火箭也首次發射,所有參與發射任務的學生,對於能在國家火箭發射基地看到自己的火箭畫破天際,無不感到興奮。
淡江大學今天上午6時28分於屏東旭海的國科會「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順利發射該校第3支科研探空火箭「Polaris」,這也是旭海發射場啟用以來發射的第7支科研探空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