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搜尋結果,共47筆
《國家語言發展法》明定應將國家語言列入課程,教育部自111學年度起全面對國高中小落實本土語文課程,但遭遇師資不足問題導致「有課無師」。北市議員吳世正認為,因本土語文教師要求檢定須達中高級,但去年客語檢定中高級通過率僅4%,北市教育局可向教育部建議,若3次招考師資仍從缺,可放寬認證門檻。教育局回應,已發函教育部提議並持續提升師資人數。
高雄市北嶺國小為台灣第1間台語學校,自本學期正式開學,成為本土語言教育的重要里程碑。長期推廣台語的台灣台語路協會17日與10組台語共學家庭呼籲,各縣市政府應比照高雄設立台語學校,讓孩子能在家庭與學校雙重環境中自然學習母語,翻轉台語世代斷裂的危機。
在教師節這個象徵尊師重道的日子即將來臨之際,教育現場卻正面臨前所未有「教師荒」。這個現象不只是缺人,更是整體教育制度與政策執行失衡警訊。從表面看,是年輕教師不願留任,資深教師提前退休;但從根本看,則是教育現場已被政策綁架並被行政壓垮,同時資源不足且支持匱乏,導致在教育現場的第一線教師,陷入無力與疲憊的惡性循環。
在教師節這個象徵尊師重道的日子即將來臨之際,教育現場卻正面臨前所未有「教師荒」。這個現象不只是缺人,更是整體教育制度與政策執行失衡警訊。從表面看,是年輕教師不願留任,資深教師提前退休;但從根本看,則是教育現場已被政策綁架並被行政壓垮,同時資源不足且支持匱乏,導致在教育現場的第一線教師,陷入無力與疲憊的惡性循環。
邁入第7年的「台南台語月」,今年以「台語入厝」為主題,象徵把語言、文化搬進日常生活,讓台語真正住進生活!活動集結書店、菜市場、土地公廟、十八卯茶屋等10處不同空間,提供民眾掃QR Code看短影音、玩小遊戲、集章拿好禮,透過「一站一故事」,結合八仙綵靈感,邀請大家展開一場蒐集神明活動。
《國家語言發展法》自108年上路以來便爭議不斷,而審計部在最新公布的113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點名文化部推動的「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總經費高達321億元,但執行成效卻不彰,包含應成立的專責單位「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尚未審議通過,多項重點計畫執行進度嚴重落後。
總統賴清德近日展開「團結國家十講」,期間因提出「雜質論」、詢問客家鄉親「講台灣話聽得懂嗎」,引發外界熱議與批評。對此,媒體人「文翔政論」嘲諷,賴清德的幕僚大概是歷代最爛,「該開除了吧」。
總統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中的第二講,昨(24)日晚間在桃園登場,賴表示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罷免打掉雜質,守住民主鋼鐵般的意志。資深媒體人樊啓明發現,賴這番話與總統府發的新聞稿有些不一樣,其中「打掉雜質」4字並未出現在新聞稿中。
「國家語言發展法」將臺灣手語納入國家語言,並自111學年度起列入部定課程,為因應臺灣手語師資需求,教育部國教署於114年持續辦理臺灣手語教學人員(教師及教學支援老師)培訓及認證實施計畫,第1期培訓於114年1月至6月辦理,分別有261人參訓臺灣手語教師培訓及38人參訓教學支援老師培訓,第2期培訓預訂於114年7至12月辦理,5月(教師)及8月(教支)開放報名,預計開設10班臺灣手語教師培訓及1班教學支援老師培訓,分別招收300名及50名。
配合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及充實本土語文師資,教育部國教署自110學年度起委請臺北市立大學辦理「國中小本土語文直播共學計畫」,透過直播共學模式確保學生學習母語的權益,並培訓國中小教育階段本土語文師資,解決教學現場師資聘任問題,同時也持續研發數位教材,努力打造更加多元的學習環境!
為保存臺灣各族群語言的多樣性,共同推展本土語言的復振與發展,及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定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教育部於今(21)日下午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114年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由鄭英耀部長親自頒獎,表揚包含1名終身奉獻獎、8名個人獎及2組團體獎,藉以表彰對本土語言推廣及保存有卓越貢獻的個人與團體,並持續推動語言及文化傳承。
11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遭立院刪減2075億元,行政院23日在記者會上取消手語翻譯,稱「新傳處費用遭在野黨全數刪除,無法聘用手語老師」,引發爭議。對此,台灣障礙研究學會發出三點聲明,了解行政院想透過手語翻譯中斷,顯示立法院無差別亂刪預算將帶來的困境,但此舉顯示政院「優先選擇犧牲聾人資訊權」,疑拿聾人資訊權祭旗,嚴厲譴責。
立法院日前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大砍約2075億元,刪減創下史上新高,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3)日第四度親上火線,然而,記者會網路直播時的手語老師子畫面,卻打上「本院新傳處費用遭在野黨全數刪除,無法聘用手語老師」公告,不久後,行政院的手語老師決標案被翻出。國民黨立委許宇甄點出,行政院的行為已違反《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相關規定,資深媒體人樊啟明也示警,除了《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行政院還可能違反《國家語言發展法》。
台中市長盧秀燕9日率市府團隊,前往重視泰雅特色教學的原住民重點學校和平區平等國小,關心學校發展與學生學習。學校特別安排精心準備的表演、校本彈性特色課程,並展現籃球競賽成果,現場互動熱絡。
台灣擁有多元語言,受到諸多原因,許多本土族群語言面臨消逝危機,民進黨新北市議員蘇錦雄首次以阿美族族語質詢,並透過翻譯老師同步翻譯為中文。民進黨團呼籲,日後若有預先提出客語、原民語翻譯需求,希望市府能先備妥翻譯、通譯,營造友善的族語使用環境。
在《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之後,台灣原住民族的語言也成為國家語言,進而在各大論壇及活動中,華語搭配原住民族語雙語主持也成為趨勢,為此,原語會積極培訓族語司儀人才,當中屏東場次不僅首次吸引雅美族人參加,年齡層也很年輕,成果發表的亞季軍年僅20、22歲。
隨著「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台灣原住民族的語言也成為國家語言,更在多個大型論壇和活動中,華語搭配原住民族語的雙語主持也成為趨勢。原語會已於今年9月1日完成台北場培訓課程,共24小時8堂原住民族語言司儀人才培力堅實課程。
文化部昨於金門舉辦「2024第二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台灣台語(金門腔)論壇。不過國民黨立委陳玉珍痛批,民進黨中央漠視金門閩南語(金門語)的發展,企圖將金門語矮化成金門腔,放話要凍結或刪減文化部相關國家語言發展計畫預算,直到文化部比照馬祖語(閩東語)將金門語獨立成一種國家語言。對此,文化部表示將視為重要且優先議題。
文化部今(31)日在金門舉辦「2024第二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台灣台語(金門腔)論壇,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對於民進黨中央漠視金門閩南語(金門語)的發展,企圖將金門語矮化成為台灣台語金門腔的作法,感到十分憤怒與不滿,喊話針對文化部相關國家語言發展計畫相關預算提出凍結或刪減提案,直至文化部將金門閩南語比照馬祖語(閩東語),獨立成為一種國家語言。
暑假接近尾聲,高國中小學紛紛公告招募本土語言教師,部分學校卻因為公告名稱與課綱本土語言名稱及教育部閩南語師資聘用辦法的名稱不一致,造成欲報名的本土語言教師與學校無所適從,真是前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