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地方法官的搜尋結果,共52筆
美國奧勒岡州波蘭地方法院最新裁決,川普總統「無權」向奧勒岡州波特蘭市(Portland)部署國民兵部隊。因為川普與聯邦政府的理由過於勉強。原本法院就有一項臨時法院命令,也是禁止國民兵進入波特蘭,而現在命令己成為永久性裁決。
週一,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作出裁決,允許川普政府派遣國民兵部隊(National Guard)進入奧勒岡州,即使這違背該州的意願,但只要總統提出他認為合理的理由,就可以派出國民兵維持治安。
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官伊爾斯頓(Susan Illston)15日下令,暫時禁止川普在聯邦政府關門期間執行大規模裁員,直至法院審理工會提起的訴訟為止。工會指控裁員行動違法且具政治動機,嚴重損害聯邦員工權益。
俄勒岡州聯邦法官4日才暫時禁止美國總統川普調派俄勒岡州國民兵進駐該州最大城波特蘭,應對當地的抗議行動,不過川普政府隨後便調派300名加州國民兵前往波特蘭,此舉顯然是規避法官的臨時限制令,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昨(5)日加入提告川普政府,法官同日火速擋下聯邦政府對波特蘭部署任何國民兵。
美國總統川普4日宣布,批准派遣300名國民兵進駐伊利諾州芝加哥,協助維持秩序、保護聯邦官員和設施;但這項決定也引發民眾與聯邦幹員對峙,並導致1名疑似持槍女子因駕車衝撞幹員而遭開槍射傷,凸顯美國社會的政策分歧正持續加劇。
美國芝加哥和波特蘭市近日爆發大規模示威活動,抗議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的執法行動,4日,美國邊境巡邏隊人員在芝加哥槍擊了一名持槍女子後,美國總統川普以「持續的暴力騷亂」為由,決定在芝加哥部署300名國民兵保護當地聯邦官員和資產。另外,波特蘭一名法官則裁定阻止川普派兵進駐該市。
美國總統川普先前下令對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部署國民兵,不過1名聯邦法官昨(4)日批准臨時限制令,擋下川普派兵。
中美科技戰下的法律攻防持續升溫。外媒報導,全球無人機龍頭大疆創新試圖挑戰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工企業」名單,於當地時間26日遭美國法院駁回。法官裁定,美國國防部有「實質證據」支持其認定,使得大疆仍名列黑名單。
2024年10月,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創新就美國國防部將其列入「中國軍工企業」清單發起制裁一事,提出訴訟。美國地區法官2025年9月26日駁回大疆訴訟,指出美國國防部有大量證據支持其結論,指出大疆對「中國國防工業基礎」有貢獻。
立法院民進黨團柯建銘總召、黨團幹事長吳思瑤等51立委,及行政院、監察院認為2025年總預算違憲,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已受理,但因目前8大法官無法作成違憲判決,呂太郎大法官19日借由一起偽造有價證券釋憲案的不受理裁定,提出不同意見書,批評立法機關可以透過制定或修正不符合憲法的憲訴法,封鎖或阻礙大法官職權的行使,掏空大法官的憲法解釋權,擺脫憲法對立法院議決的一切法律案(含預算案)的控 制,使憲法的最高法位階性落空,立法院通過的法律反居於實質上最高法位階的嚴重後果。
美國聯準會(Fed)16日起將召開為期兩天的利率政策會議(FOMC),降息1碼應無懸念,更受關注的是,原本面臨總統川普控告並試圖解職的理事庫克(Lisa Cook),在法院裁定支持下確定留任,將參與本次會議;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米蘭(Stephen Miran)也獲得參議院通過任命案,將以新任理事身分首次出席。
上周五,高等法院撤銷台北地院對柯文哲的交保裁定,發回台北地院更裁,柯文哲有再被羈押的可能。同日,高等法院另一法庭對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陳怡君涉貪延押案,罕見地開庭審理,自為裁定諭知陳交保,而且,檢方不得抗告。
Politico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提名的聯準會(Fed)理事候選人米蘭(Stephen Miran)最快下周一(15日)將獲參議院確認,此舉將使他能趕在Fed決策會議召開前加入理事會。此外針對地方法官阻止川普解僱另一理事庫克的裁定,川普政府也在10日火速上訴,預料這場法律戰將延伸到最高法院。
美國最高法院9日決定受理川普政府針對下級法院裁定關稅無效的上訴,並同意加速審理這起重大貿易爭議。最高法院預計11月第一周進行口頭辯論、時間約一小時,最快可能在今年底前作出裁決。
哈佛大學與川普政府的鬥爭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勝利,聯邦法院認定白宮凍結這所名校聯邦研究資金(20億美元)的理由不充分。
美國總統川普2日批評芝加哥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城市」,並揚言可能派遣國民兵進駐。川普稱,伊利諾州州長普里茨克需要幫助卻不自知。然而,在6月川普調派國民兵進駐洛杉磯的權力上,美國聯邦地方法院2日裁定違反聯邦法律,並禁止川普政府在加州部署國民兵以打擊犯罪。
因應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特殊無期徒刑」修法箭在弦上。其實,國外也有許多相關可參考案例,如美國、荷蘭都有終身監禁的制度。國教行動聯盟5月曾做民調顯示,逾9成民眾認為現行刑罰過輕,近9成支持「無期徒刑不得假釋」。學者認為,若要把無期徒刑分級,並套用在所有分則,那就必須訂出量刑指引,否則將會發生同事實、不同判決的問題。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13日以2比1的投票結果,推翻了下級法院的一項命令,該命令阻止川普政府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的撥款計劃,川普政府可繼續凍結約2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計畫的資金。
2020年,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發生警察以緝毒為名闖入一對黑人男女的居所,結果雙方持槍互射,造成一女子中槍身亡。此事的法律訴訟在星期一初判,地方法官判處1名警察近3年監禁。這起案件的有非常多的爭議,而法官的宣判還算有一些勇氣,因為美國司法部主張是「緩刑3年,不判處監禁」。
美國總統川普曾因艷星「暴風女」丹妮爾絲(Stormy Daniels)的封口費案,34項指控全數被判有罪。當時落選的他,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被定罪的重罪犯前總統。他涉及4起刑事案、多起民事訴訟等,從四面八方而來,威脅他的自由、政治前途及商業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