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地震工程的搜尋結果,共51筆
國研院國震中心辦理「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日前圓滿落幕,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陸軍軍官學校2支參賽隊伍,作品經過實體模型測試,皆通過400GL關卡耐震測試,獲得「耐震獎」肯定,充分展現學術教育成果。
今年初0121大埔地震造成台南楠西、玉井山區建物受損嚴重,凸顯老房子禁不起地震襲擊。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舉辦「2025抗震盃」國際賽首度移師台南,參賽隊伍製作塔型結構物經振動台模擬地震侵襲,挺過規模7以上地震才具排名資格,盼藉此落實科普扎根。
近來北投士林房市受市場矚目,由聖得福建設主導興建、忠泰房屋負責銷售的預售案「豐萃」21日舉行接待中心公開儀式,基地距離捷運劍潭站步行約650公尺,由聖得福建設董事長吳明珠、執行長洪正雄、副董事長嚴漢明共同宣告銷售案場啟動。
為強化防救災科技應變能力,臺北市政府於今(21)日下午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舉辦「臺北市防救災AI創新日」,由臺北市政府、台灣智慧雲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及國震中心與台大土木合設AI研究中心共同合作舉辦,集結產官學研跨領域專業,共同探索AI在防救災應變領域的實務應用,期望逐步推動並實現防救災AI應用的落地,並進一步擘畫未來合作模式,打造兼具智慧治理與科技耐災韌性的首都城市。
大罷免藍綠議題攻防持續火熱,公民團體今(18日)發布首波「罷免傅崐萁」戰報文宣,並由花蓮縣議會民進黨團總召張美慧與多位議員控訴,傅在地震災難時,拋下災民赴中國大陸會見高官,無視民眾託付。國民黨花蓮縣議會黨團發言人吳建志則是怒批,民進黨利用罷免戰操弄鬥爭挑起對立,甚至附和民進黨立黨團總召柯建銘「老天有眼」罔顧民生等傷天害理言論,在花蓮災民傷口上撒鹽,嚴正譴責綠營泯滅天良的言行。
瑞士再保險研究院2025年發布的最新報告《sigma 1/2025》指出,去年全球保險損失達1460億美元,其中,自然災害保險損失為1370億元,年增長率達5%至7%,預估2025年將高達1450億美元。
兒童節與春假連假將至,教育部所屬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工館)將於4月3日至4月6日,推出「夢幻兒童節-歡樂無限FUN科學」活動,與壽山動物園聯合推出跨館闖關任務,結合限量磁吸文創小物、樂高的巨型小樂、動物明星現身、科學教育及親子互動,打造最有趣、最具教育意義的兒童節盛會,4月4日兒童節當天,12歲以下兒童可免費入館,讓親子共度歡樂假期,一起發掘學習的無限可能。
花蓮建物在地震後有90棟被貼紅單、92棟列黃單,1949戶受災戶失去居所,日常生活被迫改變。經過1年,18棟有立即危險的紅單建物拆除17棟,剩下「馥邑京華」殘破不堪佇立街角;無論家園已拆、待拆或待補強,數千位災民都面對家園重建之路迢迢,心中滿是無奈,盼政府加速行政流程,早日核發補助。
內政部20日召開部務會報由國土管理署報告「公共設施管線圖資品質提升暨系統整合應用」案,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截至去年底已累計完成國內都市計畫區47萬公頃8公尺以上道路的公共設施管線資料庫建置,為進一步擴大管線資訊整合應用,國土署研擬新一期「公共設施管線圖資品質提升暨系統整合應用建置計畫公共建設計畫(草案),總經費約6億元,近期將提報行政院。
國科會舉辦科普列車「國境之南-迎曦科學列車」活動,21日首度行駛南迴線,從屏東潮州出發,沿途停靠屏東(枋寮)、台東(金崙、台東)2縣3站。主委吳誠文致詞時表示,上任以來,即致力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台灣如欲在既有的優勢基礎再躍升,AI相關科研人才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縮短城鄉數位與科普差距,由國科會舉辦的「國境之南-迎曦科學列車」活動,今(21)日首度行駛南迴線,從屏東縣潮州車站出發,沿途停靠枋寮、台東縣金崙與台東等站,邀請850名偏鄉學童搭乘,4節車箱內每節都有不同的科學實驗,體驗軌道上的科學實驗室魅力。
新和重劃區位於新市區,為最靠近台南科學園區的重劃區,生活機能逐漸發展中,區域緊鄰新市市區生活圈,銜接既有商圈,與其他重劃區相比,是現階段就可以享有豐富生活機能的重劃區。科學園區區域擴建帶動人口居住與投資需求,未來政府也規劃建設包括:捷運深綠線DG14站點,新市火車站北移,奇美醫院、社會住宅興建等,曦湖位於本重劃區的雙面臨路角地,一起來看看曦湖有哪些特色吧!
國家實驗研究院及國家太空中心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作,推出「國家科技寶藏-科學家的秘密基地2.0」特展20日開展,展出台灣8大關鍵領域包含半導體、海洋、網路、地震、太空、生物等領域,探討科學家研究秘辛,科工館指出,能提供學子、國人對國家級研究單位所做的工作有初步認識,並從中學習基本的科學知識,提升科學素養。
高市府公園處近日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於市區20處樹木試辦建置樹木傾斜監測系統,結合雲端資料處理,可即時偵測樹木狀態提前預警,減輕人員維管壓力,但高雄市議員邱于軒不滿指出,高雄原縣區人口外流、老化嚴重,應優先考慮試辦,不要只想到市中心。
近年板塊運動使全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區,都面對地震隨時來襲的威脅,而台灣這幾年地震似乎更進入活躍期,不僅芮氏規模五以上地震好頻繁,光是2024年前9月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就有10個,大地震發生的狀況相當驚人。
高雄今年接連遭受凱米、山陀兒等颱風肆虐,尤其山陀兒造成高雄超過2500顆樹斷裂倒塌,高雄市公園處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於市區20處樹木試辦建置樹木傾斜監測系統,有助於提前預警樹木狀態減輕人員維護負擔。但高雄市議員邱于軒批「不要只想到陳其邁每天經過的市中心」,應優先於人口外流、老化嚴重的偏鄉試辦。
「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今年邁入第3年,以0403花蓮大地震作為策展主題,定調為「星球爆裂觀測站」,除利用強震當天花蓮地震觀測站記錄的波紋作為主視覺,邀請11組藝術家運用數位模型、場所攝影、療癒劇場等,從科學、神話以及藝術角度,探討人與環境共生的方式,另也集結縣內8處藝文平台作為「衛星站」,用地方視角帶領觀展者重新認識這塊土地。
針對京華城容積爭議,台北市都發局今(7)日赴台北市議會工務委員會展開專案報告,其中針對京華城案工地若實質停工,後續的工地公安該如何維護,避免重蹈大直下陷案的覆轍;台北市都發局長簡瑟芳表示,專家學者建議,1樓版、地下1、2樓版、未完成部分繼續施作完成,降低公安風險,建管處2周內再邀請邀集專家學者,確認可施作的範圍。
「2024臺灣科普環島列車」自臺北火車站啟程,沿著西部幹線南下,於10月21日至26日搭載全臺202所國小學生,展開6天的科普環島之旅。前副總統陳建仁、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交通部臺灣鐵路公司副總經理賴興隆,以及美、荷、法、德、英國等駐臺代表、9家車廂參與單位代表及師生們均蒞臨開幕式。
大陸救市組合拳、美國聯準會降息,為鋼鐵產業帶來谷底一線生機,加上第四季喜迎旺季,台灣鋼鐵族群股價頻頻上攻,龍頭中鋼(2002)V型反轉,豐興(2015)股價居兩年半高檔,不過市場評估大陸鋼市供過於求問題是否因經濟而緩解,還是這劑經濟強心針僅短期效果?新光鋼認為,鋼鐵本業第四季有助力,但仍要觀察過年後實際需求狀況。台灣南部鋼廠則認為,目前政策對用鋼需求恐無太大助益,後續仍關注美國大選後不確定因素消除、大陸供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