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塞港問題的搜尋結果,共19筆
貨櫃海運美國線保價大撤船!近期多家船公司陸續暫停部分跨太平洋航線或航次,除受到中美關稅戰影響出貨量直落,也是為了阻跌現貨市場運價,挺長約價,反映在上海出口運價指數SCFI,25日最新報價小跌1.66%,雖然連二黑,但美西、美東線運價小紅,基本上維持平盤,分別挺在2,000美元、3,000美元關卡。
貨櫃海運美國線保價大撤船!近期多家船公司陸續暫停部分跨太平洋航線,除了受到中美關稅戰影響出貨量直落,也是為了阻跌現貨市場運價,挺長約價,反映在上海出口運價指數SCFI,今(25)日最新報價小跌1.66%,雖然連二黑,但美西、美東線運價小紅,基本上維持平盤,分別挺在2,000美元、3,000美元整數關卡。
農曆新春開盤以來,市場波動不斷,川普不僅宣布提高對中國的關稅,近期更意外推動對多國實施對等關稅計畫,包括對非美鋼鋁課徵25%關稅等措施,令投資人擔憂市場反應。然而,有別於台灣、美國及科技股指數仍未收復封關日水準,全球航運指數在1月修正後出現利空不跌的現象,並在短短幾天內上漲逾5%。面對川普再次引燃的貿易戰,航運市場卻展現相對穩定,投資人該如何因應?
2024年航運產業寫驚奇,紅海事件、塞港問題、碼頭罷工等事件都推升運價,貨櫃三雄股價也驚驚漲,各自有約50%左右的漲幅,但展望新的一年,運價恐面臨價回檔修正的壓力,海運分析機構Sea-Intelligence預測,如果紅海航線重新開放,貨櫃運輸的運價恐在6個月內下降60%至70%。
台電於2022年提出協和更新3.0「東移方案」,持續與學者專家深入合作,以兼顧海洋生態及港口安全等面向要求。台電今(16)日召開記者會,由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主持,並邀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李孟洲、海洋大學商船系教授黃俊誠、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教授翁文凱、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教授林泰誠、雲林科技大學環安系教授徐啟銘,分別就外界關心的海洋生態、操船及水工模擬、航運影響及儲槽安全等面向提出專業見解。
貨櫃海運三雄受惠農曆年前客戶趕出貨,2024年12月營收均繳出年增逾6成的佳績,全年營收則得利紅海危機支撐運價維持在相對高檔,同創史上第三高,僅次於2022年及2021年。
又來了!碼頭自動化沒共識,美東碼頭工人揚言再度罷工,萬海航運總經理謝福隆18日表示,「工一定會罷」,況且美國準總統川普喊話支持工人,談判更為困難,關鍵在於罷工多久,如果像上次只罷3天,衝擊自然小得多,但如果全面性罷工,會影響到船期,船若無法及時回到亞洲,將帶動新一波搶艙亂象。
自動化議題談不攏,美東碼頭工人醞釀罷工,造成運價衝高,萬海總經理謝福隆18日表示,工一定會罷,罷工機率100%,關鍵在於要罷多久,如果像上次只罷3天,衝擊自然會小得多,但如果全面性罷工,會影響到船期,船若無法及時回到亞洲,會造成另一波搶艙現象。
貨櫃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最新財報出爐,並在需求強勁前提下,再度調高全年財測,為近半年內第4度上調,激勵航運類股表現。法人看好,將馬士基列為主要成分股之一的野村全球航運龍頭息收ETF(00960)具表現空間。
近期美東和墨西哥灣碼頭工人勞資糾紛擴大,若調解未果,將自10月1日開始罷工,每罷工1天,就要多花4到6天清理貨物,相關航商已經準備漲價。陽明(2609)、萬海(2615)等航運業的股價蠢蠢欲動。
航運期貨於8月6日創下本波段回測低點163點後出現跌深反彈,反彈過8月高點182.25點後,整體盤勢轉為月季線區間量縮整理格局,由於產業進入旺季,在美降息後資本市場可望迎來正向利多,然而美國經濟數據時好時壞對盤勢有不確定性影響,因此航運期貨整理期間可能拉長,在操作持有多單,仍需嚴守停損。
隨著下半年感恩節、雙十一等消費旺季來臨,陽明(2609)等海運業者也將迎接第三季傳統旺季。
近期航運產業的展望呈現兩極化趨勢。一方面,由於供需失衡,運價飆升,航運公司獲利提升;另一方面,地緣政治風險和塞港問題則為供應鏈帶來挑戰。航運指數期貨近期突破新高,站上所有均線之上,後續行情持續看好。
紅海危機改道已讓全球貨運壓力大增,惡劣天氣讓問題更為惡化,全球第二大貨櫃港新加坡首當其衝,卡住45萬個20呎標準貨櫃(TEU)等待處理,貨船停泊時間延長至7天,比新冠疫情時更嚴重,業界預料全球運費漲勢將持續至6月中旬。
紅海危機改道增加全球貨運壓力,東南亞惡劣天氣令問題惡化,全球第二大貨櫃港新加坡首當其衝,卡住45萬個20呎標準貨櫃(TEU)等待處理,貨船停泊時間延長至7天,比新冠疫情時更嚴重,全球運費漲勢將持續至6月中。
萬海(2615)昨日召開法說會,總經理謝福隆指出,歐洲需求旺季提早到5月,造成市場供、需失衡,現在全球閒置船舶降到1%以下,已經來到疫情期間的水準,艙位吃緊勢必帶動運價走揚;另外,缺船後已經開始上演搶櫃大戰,新貨櫃的新訂單大增,到10月前主要造櫃廠都是滿單。
氣候變遷加劇及科技高速發展帶來的能源危機,讓各國政府正視,並於2022年「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呼籲各國透過技術創新與貿易合作等方式,以提高減碳力道並達成淨零排放。
長榮(2603)宣布將投入167.6億元,購入台北港貨櫃碼頭、義大利海運、可倫坡港南亞碼頭以及英國辦公大樓等四項投資的部分或全數股權等,長榮1日股價上漲4.32%收157元,成功收復月線。
過去過期公糧食用米可搗碎轉成飼料米標售,但今年起規定可以「不搗碎」,業界憂混入食用米。農業部農糧署署長胡忠一表示,疫情加上俄烏戰爭使得國際飼料供應受影響,釋出「整粒」過期公糧食用米做為飼料米是飼料業者有需求;農糧署也祭出嚴厲手段,包括用監控器、罰金提高5倍等等,他相當有信心至今「沒有任何一顆整粒飼料米流出去做為食用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