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委員會顧問的搜尋結果,共107筆
健保補充保費爭議延燒,昨學者、醫界大老紛紛表態支持改革。台大醫學院長、前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8日)於台灣醫學週致詞時表示,醫療雖然還不是兆元產業,卻是隱形護國神山,守護民眾健康。在致詞最後,他祝福賴清德總統政躬康泰,祝部長「健保改革一定要成功!」。語畢,現場響起笑聲及掌聲。
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顧問簡又新今(30)在總統府專題演說時,提及台灣核能政策是到該重新思考。對此,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晚出席總統府記者會時表示,核三廠再運轉計畫由於社會度關注,目前正洽原廠及國外專家來台,參與自我安檢工作。
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副理事長朱竹元指出,AI治理已不再只是趨勢性話題,而是台灣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董事會在其中的角色不僅是監督AI導入風險,更應強化戰略功能,務實看待AI帶來的挑戰,同時把握轉型與創新的契機。
行政院長卓榮泰22日召開下半年首場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向工商界領袖說明「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AI新十大建設」等政策藍圖,盼吸引境內外資金投資台灣,藉由提供租稅誘因、打造亞洲那斯達克(NASDAQ)、協助新創發展與信託法制等新措施,迎接新一波經貿挑戰。
為擘劃國家經濟成長願景,行政院22日將召開下半年首場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完整公布「AI新十大建設」藍圖。行政院政務委員、國發會主委劉鏡清21日指出,將瞄準矽光子、量子電腦、智慧機器人三項關鍵技術,預期2040年創造15兆元產值、50萬高薪就業機會,並有三座國際級實驗室。
行政院22日將召開「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會議,預計討論AI新十大建設,包含智慧應用、關鍵技術、數位基磐等議題。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台灣有實力可以將AI產業發展為下一個護國神山,成為帶動經濟的主軸,規畫在2040年創造出15兆產值和50萬個高薪就業機會,打造三個國際級實驗室。
距大罷免投票日只剩兩周,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公開宣示罷免後,將以《刑法》第100條「伺候」國民黨立委,在政壇投下一顆震撼彈,引發各界批判是威權復辟。同黨同志緩頰他是失言,沒想到老柯不埋單,還加料痛批藍委愚蠢、自證有罪,顯見老柯正一步一步召喚戒嚴幽靈!
總統府證實,聯電創辦人曹興誠6月辭去「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顧問職務。前立委沈富雄認為,總統賴清德可能是怕如果有什麼不好的消息爆發,對罷免運動,會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傷害,所以曹興誠就辭了。
距大罷免投票日只剩兩周,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公開宣示罷免後,將以《刑法》第100條「伺候」國民黨立委,在政壇投下一顆震撼彈,引發各界批判是威權復辟。同黨同志緩頰他是失言,沒想到老柯不埋單,還加料痛批藍委愚蠢、自證有罪,顯見老柯正一步一步召喚戒嚴幽靈!
全台大罷免,傳出聯電創辦人曹興誠領導罷團掌話語權,民進黨擔心形成「曹派」,甚至危及2026縣市長提名。民進黨祕書長林右昌11日指出,這是藍白刻意放話,有人見縫插針,不了解民進黨也不了解公民團體,這樣的說法不攻自破。
賴清德政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於去(2024)年成立,除由總統擔任召集人外,並另設4名顧問,分別為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霍守業、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以及中國佛教會淨耀法師。不過近期被發現,原在名單內的曹興誠竟悄然「消失了」。總統府稍早證實是曹請辭顧問;而媒體人謝寒冰則酸,曹為何消失在名單上,大家覺得呢?
原本被賴清德總統聘任為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顧問的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近期被發現已經從總統府官網的委員會顧問名單中消失。曾經向國安局檢舉曹興誠疑遭紅色勢力直滲總統府的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說,賴總統此時解除曹興誠顧問職,是不是國安局在調查後發現,共諜又再次出沒?總統府則回應,曹創辦人於上(6)月26日舉行委員會第三次委員會議之時,已向總統懇辭委員會顧問一職。
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今(11日)在臉書爆出,擔任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顧問的曹興誠,目前在總統府網站已不見其圖像,顯然遭到緊急撤換;他並質疑,過去曹與陸籍女士的互動及相關舉措,當時就向國安局檢舉控告違反反滲透法,「是不是國安局在調查之後,發現有紅色勢力滲透的疑慮,共諜又再次出沒?因此提請總統解職曹興誠?」
前聯電董事長、罷團領導人曹興誠在臉書發文〈賴總統造成大罷免的逆轉?〉,經綠媒《自由時報》推波助瀾,引發外界議論紛紛。曹興誠指賴總統「十講」離題,接受媒體訪問加碼說「選總統很容易,問題是萬一不小心被選上了怎麼辦?」養肥曹派咬布袋的政治效應正在發酵中。
近日這場由民進黨與罷團形成共同行動的「大罷免」運動,將本是憲政補正機制的罷免制度推至新的政治高點,同時也讓整體政治氛圍日益對立、操作色彩濃厚。執政黨原欲藉此因應國會「朝小野大」格局所帶來的掣肘,尋求政治能量的重新整隊,但實際發展似乎逐漸超出掌控。從話語主導權到行動節奏,民進黨與罷團的角色關係開始出現失衡跡象,甚至讓人疑慮:罷免是否已從政黨策略,演變為外部力量主導的路線推進?
近日這場由民進黨與罷團形成共同行動的「大罷免」運動,將本是憲政補正機制的罷免制度推至新的政治高點,同時也讓整體政治氛圍日益對立、操作色彩濃厚。執政黨原欲藉此因應國會「朝小野大」格局所帶來的掣肘,尋求政治能量的重新整隊,但實際發展似乎逐漸超出掌控。從話語主導權到行動節奏,民進黨與罷團的角色關係開始出現失衡跡象,甚至讓人疑慮:罷免是否已從政黨策略,演變為外部力量主導的路線推進?
前聯電董事長、罷團領導人曹興誠在臉書發文〈賴總統造成大罷免的逆轉?〉,經綠媒《自由時報》推波助瀾,引發外界議論紛紛。曹興誠指賴總統「十講」離題,接受媒體訪問加碼說「選總統很容易,問題是萬一不小心被選上了怎麼辦?」養肥曹派咬布袋的政治效應正在發酵中。
全球邁向永續發展,我國也訂出2050淨零碳排目標,醫院作為碳排大戶,近年陸續推動減碳、綠色醫療。然而,由於「麻醉氣體」全球暖化潛勢值(GWP)高,被視為高碳排來源,部分醫院逐步限用。台灣麻醉醫學會強調,麻醉氣體對溫室效應實質影響極低,臨床應優先考量病人需求,不宜透過行政命令干預專業決策。
全球推動永續發展,台灣也訂出2050淨零碳排目標,醫院作為碳排大戶,勢必要朝「減碳」努力。專家指出,未來醫院評鑑將納入淨零碳排,醫院不只要救人,也要救地球,應透過全面性計畫,加強再生能源、廢棄物管理再利用等;而手術室為醫院碳排最多的場域,可從「綠色手術室」做起,推動低碳醫療。
5月17日,核三廠二號機正式停機,台灣進入零核電時代,民進黨已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但然後呢!民進黨政府推動非核家園前就該有答案的問題,但真的有答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