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客家會館的搜尋結果,共16筆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許多場館營運出現赤字,虧損4053萬餘元,民代認為雖非以營利為目的,但也要盡量收支平衡。此外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去年4月開幕曾創下7萬人造訪,但去年9月開始收費後,人數下滑至每月1.5萬名,民代也希望改善。
桃園北區客家會館日前舉辦「八德崖線生活廊帶展活動」,吸引眾多親子到場觀展,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也前往參加,並與同學們共繪崖線印象創作。蘇俊賓表示,崖線的故事實在太精采,他回家後還是念念不忘,決定畫下剖面圖來說明當地的聚落、浣衣池、地下水位和這個特殊地形的關係,希望可以讓大家更了解桃園這個有趣的地形
今年暑假,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結合轄下7大客家館舍,共同推出「夏日玩客島」暑期活動,活動於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以跳島旅行為概念,打造7座充滿客家文化驚喜的「文化冒險島」,不論是親子出遊、青少年揪團,還是熟齡朋友的文化巡禮,都能在這個夏天找到屬於自己的玩客路線。
還在計畫春節9天連假嗎?快打開通往客家文化精髓的「Hakka任意門」,可盡情探索客家文化,無論是傳統工藝、歷史故事、文學藝術、客家茶產業或是海客風情,來桃園一次滿足,快來享受一趟充滿文化氣息的走春之旅。
新竹市關東市場於去年參加經濟部主辦的「2024台灣5星集-優良市集暨樂活名攤」評核,在眾多參市場中脫穎而出,榮獲4星優良市集的殊榮,更是竹竹苗地區唯一獲得認證的市場。
「2025台灣燈會」將於2月12日至23日將於桃園高鐵站前舉行,為提供造訪遊客優質餐飲服務,桃園市經發局以「多元文化」為主題,邀集桃園在地特色攤商參與,即日起開始招募,預計美食市集149攤、主題市集165攤,各有20攤備取,燈會期間預估有上千萬遊客賞燈,將為美食市集創造無限商機。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桃園不僅是台灣的國門,而且生態豐富、歷史文化,還可規劃來場海濱追風之旅,而中秋佳節到來,是一個適合全家出遊的時候,為此特別五大推薦,可從事野餐、賞鳥、看花海,還能看水舞燈光秀與藝術展等多元活動!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主辦的「2024 桃園客家音樂節」將於 10 月 25 日至 10 月 27 日,在桃園北區客家會館盛大舉行。此次活動旨在推廣客家流行音樂,並提供客家音樂人才更多創意揮灑的舞台。活動包含兩大主軸:「客家歌唱競賽」與「山歌天后賴碧霞逝世 10 周年音樂會」。曾入圍第33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獎的龔德以參賽過來的人經驗分享,參加比賽最開心的就是能夠認識其他音樂人、老師們,也有個機會、舞台,可以用自己的音樂讓更多人認識自己。
今年適逢客家山歌國寶賴碧霞逝世10周年,2024桃園客家音樂節系列活動包含歌唱競賽及賴碧霞紀念音樂會,將於10月25日至27日在桃園北區客家會館登場。歌唱競賽分為客家山歌兒青組、客家山歌傳唱組、流行歡唱組、流行新秀組及歌謠合唱組,總獎金高達50萬元,即日起至9月27日開放各界報名參賽。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為全球首屆客家博覽會,新竹市以「客家煉金術」為題策展,探討客家文化在竹市的深厚影響,展現都會型客家文化蓬勃的生命力,即日起至明年3月2日止,民眾也可在新竹市客家會館免費欣賞到原於2023世客博台灣館「新竹市展區─客家煉金術」的精采展覽。
新竹市政府為推廣觀光產業、促進香山區客家文化發展,特別規畫「新竹市客家文化行旅茄苳景觀步道工程」,18日並由市長高虹安與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共同主持開工典禮,工程預計今年底完工,未來將強化竹市客庄旅遊量能,為地方發展帶來多重助益。
桃園市有7大客家文化展館,市府客家事務局首次整合各館舍舉辦體驗活動,推出「HAKKA任意門」計畫,即日起至12月底的每周六、日有近百場體驗及手作活動,為民眾打開通往客家文化精髓的7扇大門,親身體驗客家文化魅力。
桃園市有7大客家文化展館,市府客家事務局首次整合各館舍舉辦的體驗活動,推出「HAKKA任意門」計畫,即日起至12月底的每周六、日有近百場體驗及手作活動邀請民眾參加,為民眾打開通往客家文化精髓的7扇大門,親身體驗客家文化魅力。
客家委員會苗栗縣銅鑼鄉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啟動客家文物實體典藏工作,至去年12月已蒐藏達1萬6,000餘件。為向國人展示客家文物典藏成果並感謝客家各界捐贈,31日在台灣客家文化館舉行「客家个藏寶-2023年度捐贈文物特展」開展暨捐贈感謝活動,由客發中心致贈感謝狀給予18位文物捐贈者,除讓這些珍貴的文物豐富本中心典藏外,亦作為後續展示、推廣及活化再利用。
新竹市長高虹安24日在市議會定期會作施政報告,她表示,回顧過去1年多,市府團隊依循施政藍圖施政策略,務實推動市政發展,並細數10大施政策略,未來仍將著重解決教育、交通問題,落實社會、老人福利,同時發展地方觀光,打造屬於所有新竹市民的「安居科技城」。
位於新竹市關東市場綜合大樓4樓的「新竹市客家會館」29日開幕,文化局立即推出「客途竹跡-新竹市客家文化常設展」及「品味客家-關東市場好味特展」2大客家特色展覽,後續也將規畫主題展覽、客語教學等多元活動,打造與民共有、共好、共享的客家藝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