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延伸嚇阻的搜尋結果,共48筆
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3日訪問韓國,他當日與韓國國防部長安圭伯前往韓朝邊境板門店的共同警備區(JSA)進行視察,並且4日將參加第57次「安全諮商會議(SCM)」,共商同盟和國防合作事宜。本次會議有望就韓方建造核動力潛艦、美向韓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韓方國防支出等多個議題進行討論。
美日韓外長22日在聯合國大會舉行場邊會晤,會後聲明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對台灣周邊破壞穩定的行動表達關切。韓國部分人士擔憂,美國有意讓駐韓美軍彈性部署,韓國可能因此被捲入台海衝突,對此韓國外長趙顯則表示「沒必要擔憂」。
美國陸軍於今年9月在日本山口縣岩國基地部署堤豐中程飛彈系統(Typhon MRC),並將其納入與日本名為「決心之龍25」聯合演訓。這項舉措不僅只是部署新型的飛彈系統,更是把已服役的海軍彈藥與標準發射介面改編為陸基、車載與可機動的發射系統。
就在北京九三大閱兵儀式上,解放軍首次同步展示「東風-61」洲際彈道飛彈、「驚雷-1」(JL-1)空射型、「巨浪-3」JL-3)潛射型,以及「東風-31BJ」改良型陸基井版等多型新一代戰略核武。對於外界而言,這不僅是一場軍事展演,更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重塑戰略話語權。北京藉由公開展示東風-61,向國內外傳達「可信、可靠、足夠」的核武嚇阻能力,進一步強調陸、海、空基的戰略核打擊能力。
美國總統川普與韓國總統李在明將於25日舉行美韓峰會,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日前貼文表示美韓同盟有「現代化」需求,五角大廈說明,美韓同盟首要目標仍是嚇阻北韓,所謂現代化指的是擴大合作領域,確保建立在朝鮮半島以外更廣泛區域的可信嚇阻力。不過韓國近期對中國態度保守,中國議題恐是美韓磋商的一大難題。
南韓新任總統李在明勝選後,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立即發表銳利評論,指出李在明對川普政府具備兩大籌碼,報告同時揭露,面對台灣議題,李政府傾向採取「戰略性模糊」,在公開場合避免明確表態,而私下則可能與美方協商台海危機應變方案。另外,若李在明試圖在美中兩大強權間尋求平衡,恐讓他踩到川普的紅線。
韓國6月3日舉辦總統大選,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26日在臉書,公布外交安全領域的政策承諾,稱將基於穩固的韓美同盟關係,以國家利益為重,推進實用主義外交,修復因非法戒嚴而受損的韓美同盟信任基礎,將其發展成為面向未來的全面戰略同盟關係。
美、韓空軍15日在朝鮮半島空域舉行聯演,正在執行「轟炸機特遣隊」(BTF)任務的美軍B-1B轟炸機也參與空中演訓,由於當日適逢北韓已故領導人金日成冥誕,美韓同盟也藉此展現嚇阻北韓蠢動的決心。
美國總統川普7日在白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高峰會談。石破表示,日本對美投資規模將增至1兆美元,川普則要求消除美國對日貿易逆差,還敦促日本進一步增加防衛費。值得注意的是,「川石會」聯合聲明提及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同時強調「反對以武力或脅迫方式片面改變現狀」,明顯劍指中國大陸。
日本外務省27日發表聲明稱,日美兩國政府首次制定了美國「延伸嚇阻」相關指針,彰顯日美強化同盟,以因應中國、北韓及俄羅斯的軍事合作帶來的區域威脅。延伸嚇阻指的是,美國在盟國遭到核武威脅時,提供「核保護傘」。
韓國統一部長官金暎浩17日在做客KBS電視台一檔節目時表示,北韓將很難略過首爾(韓國政府)直接與華盛頓(美國政府)方面推進對話。
針對北韓派兵加入俄烏戰爭一事,國安局書面報告指出,美國、北約、烏克蘭均證實,10月起俄國軍機及船艦運送約1萬名北韓軍人,赴俄國遠東地區接受訓練,且已有8000名北韓士兵抵達鄰近烏克蘭的俄國庫斯克州(Kursk)。
七國集團(G7)國防部長會議19日在義大利拿坡里舉行,會後聯合聲明不僅對中國大陸近日環台軍演表示關切,還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對於國際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呼籲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對此,外交部表達高度歡迎,並誠摯感謝G7成員國對台海和平現狀的堅定支持。
日本自民黨總裁(黨主席)選舉候選人16日晚間參加視訊直播網站「NICONICO動畫」主辦的討論會。前幹事長石破茂就在日本運用美國的核武表示,「並未與非核三原則相抵觸」,強調有必要進行討論。外務大臣上川陽子以日本是唯一戰爭核爆受害國為由,表現出慎重姿態。
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9日在國會內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參選自民黨總裁(黨主席)。在安保議題上,高市擺出強硬姿態,稱應該對中國大陸「有話直說」,而她若當上首相也會參拜靖國神社。高市還主張檢討日本的「非核三原則」,以利美國對日提供「延伸嚇阻」(指提供盟邦核保護傘)。
立場保守親台的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63歲)9日在國會內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競選自民黨總裁。高市指出為了守住國家的主權和名譽,「需要強化綜合國力」。她強調,為了加強外交、防衛、經濟、技術、信息和人才這六個方面的實力,「首先需要經濟增長」。
「絕對國防圈」(Absolute Line of Defense)是日本帝國二戰中期,中途島海戰遭遇重大挫敗後,內閣研議制訂的關鍵防禦區。儘管此前日本帝國侵略擴張獲得東亞大陸、東南亞與西太平洋的廣袤區域,但此刻從資源與軍力來看,不僅擴張已至極限,且盟國在海上已轉守為攻。為維護本土的資源獲取、軍工生產、支援作戰與政權生存,日方認為由千島群島、馬紹爾群島、索羅門群島(包括瓜達康納爾島)、新幾內亞、(荷屬)印尼、馬來半島、緬甸到中國東南沿海、華中華北地區、滿州國至庫頁島所連成的海洋與陸地區域,是勢在必守的防線。
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29日在東京舉行,同意為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將合作維持並強化海洋秩序。會後發表了聯合聲明。考慮到中國大陸的海洋活動,聲明中對東海和南海局勢表示嚴重關切,寫入「強烈反對試圖憑藉力量或施壓改變現狀的單方面行動」。
美國與日本28日在東京舉行外交國防「2加2」會談,並宣示為積極應對俄國、北韓與中共擴張威脅,將改組駐日美軍,並與自衛隊未來新設「統合作戰司令部」合作,藉由強化防衛與延伸嚇阻戰力,維護印太區域和平穩定。
美日韓國防部長28日在日本東京召開15年來首次的三方會議,3人簽署安保合作備忘錄,正式制度化三邊防務合作。而在美日「2+2」安全會談中,雙方外長和防長也都重申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促請兩岸問題以和平方式解決。對此,我外交部表達感謝,並將繼續與美、日等理念相近夥伴深化合作,守護台海及印太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