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探月任務的搜尋結果,共16

  • 陸俄戰略協作 攜手探月開發北極

    陸俄戰略協作 攜手探月開發北極

     在甫與美、日、韓元首分別會晤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訪的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習近平指出,維護好、鞏固好、發展好陸俄關係,是雙方的戰略抉擇;雙方要保持密切協調,把陸俄合作的蛋糕做好。隨後兩國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多項合作,包括衛星、廣電、農業、發展北極航道等,俄羅斯將按國際標準為大陸培育極地水域專家。

  • 上海天文台長:盼發揮「大國重器」作用

    上海天文台長:盼發揮「大國重器」作用

    大陸央視20日報導,大科學裝置是推動科技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利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台長沈志強去年履職全國政協委員將滿周年,2025年大陸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他將提案建議提升這些「大國重器」設施的使用效率。

  • 大陸兩名太空人創下9小時太空漫步 打破美國的舊紀錄

    大陸兩名太空人創下9小時太空漫步 打破美國的舊紀錄

    中國大陸的國家航天局稱,在北京時間晚上10點前,神舟19號(Shenzhou-19)太空飛行組成員蔡緒哲和宋嶺東,結束了為期9個小時的艙外活動,也就是所謂的太空漫步。這創下了最長的太空漫步時間,早先的舊紀錄是2001 年 3 月 12 日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8 小時 56 分鐘,由太空人沃斯(James Voss)和赫爾姆(Susan Helms)創造的。

  • 史上創舉!大陸嫦娥六號帶回「月壤樣本」 NASA忍不住:開口求借

    史上創舉!大陸嫦娥六號帶回「月壤樣本」 NASA忍不住:開口求借

    大陸「嫦娥六號」探月任務於今年6月25日帶回人類歷史上首次從月球背面採集的月壤樣本,本月15日在義大利米蘭首次展出75毫克月壤樣本,受到全球關注。外媒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署長尼爾森 (Bill Nelson),近日表示NASA正積極與中方官員接洽,商借月壤樣品,以期讓美國科學家深入研究,他認為中國大陸會答應提供樣品的請求。

  • 太空問題上與北京加強溝通  NASA局長:中國將同意提供月球土壤樣品

    太空問題上與北京加強溝通 NASA局長:中國將同意提供月球土壤樣品

    據《環球時報》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日前表示,美方在一些太空問題上正尋求與北京加強溝通,NASA也在與中國航天機構進行談判,以讓美國科學家獲取、分析中國從月球上取回的土壤樣品,他認為中國將同意提供樣品。

  • 能上網的月球科研站要來了!多項探月任務將按計畫實施

    能上網的月球科研站要來了!多項探月任務將按計畫實施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中國大陸國家航天局24日宣布,在完成嫦娥六號任務後,中國探月工程還將透過2次發射任務,為國際月球科研站打基礎,最快將在2026年執行第一次發射任務。

  • 發現月球「蓄水池」!陸揭祕:1噸月壤可望生產逾50公升水

    發現月球「蓄水池」!陸揭祕:1噸月壤可望生產逾50公升水

    大陸央視新聞22日報導,大陸嫦娥五號月壤研究又有新發現——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等單位組成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深入研究和反復驗證,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利用月壤大量生產水的方法,1噸月壤有望生產超過50公升的水,有望為未來月球科研站及太空站的建設提供重要設計依據。

  • 折射中起美落 一葉知秋

    折射中起美落 一葉知秋

     7月4日中國大陸央視報導,西北工業大學和中國空間站合作,在超高溫合金材料領域實現了全新的突破,研發出的鈮合金能耐受攝氏2400度以上的高溫,此等材料將可用於第6代戰鬥機發動機葉片的製造,後者為了能滿足第6代戰鬥機的各種性能,發動機葉片必須能承受2100度以上的高溫。

  • 石齊平專欄》折射中起美落 一葉知秋

    石齊平專欄》折射中起美落 一葉知秋

     7月4日中國大陸央視報導,西北工業大學和中國空間站合作,在超高溫合金材料領域實現了全新的突破,研發出的鈮合金能耐受攝氏2400度以上的高溫,此等材料將可用於第6代戰鬥機發動機葉片的製造,後者為了能滿足第6代戰鬥機的各種性能,發動機葉片必須能承受2100度以上的高溫。

  • 陸青追嫦娥 台青蹭青鳥

    陸青追嫦娥 台青蹭青鳥

     中國大陸嫦娥六號探月任務圓滿成功,最令全世界震驚的不是他以錢學森彈道返回地球,也不是他帶回來的月壤。而是整個探月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33歲,其他天眼團隊、北斗團隊、天宮載人團隊的平均年齡也都與此不相上下,中國大陸的航天工業前途不可限量。

  • 海納百川》大陸青年追嫦娥 台灣青年蹭青鳥(王任賢)

    海納百川》大陸青年追嫦娥 台灣青年蹭青鳥(王任賢)

    中國大陸嫦娥六號探月任務圓滿成功,最令全世界震驚的不是他以錢學森彈道返回地球,也不是他帶回來的月壤。而是整個探月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33歲,其他天眼團隊、北斗團隊、天宮載人團隊的平均年齡也都與此不相上下。由年齡與成就看來,中國大陸的航天工業前途不可限量。

  • 社評/嫦娥奔月開啟太空合作里程碑

    社評/嫦娥奔月開啟太空合作里程碑

     大陸嫦娥6號探測器6月2日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於4日攜帶月球岩石和土壤樣本升空,預計25日回到地球,這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極具意義。大陸在太空探索的進展,讓美國產生危機感,稱大陸企圖謀取太空霸權,歐洲科學家擔心未來將很難再和中國合作。

  • 旺報社評》嫦娥奔月開啟太空合作里程碑

    旺報社評》嫦娥奔月開啟太空合作里程碑

     大陸嫦娥6號探測器6月2日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於4日攜帶月球岩石和土壤樣本升空,預計25日回到地球,這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極具意義。大陸在太空探索的進展,讓美國產生危機感,稱大陸企圖謀取太空霸權,歐洲科學家擔心未來將很難再和中國合作。

  • 2024年大陸高考各地作文考題匯總 AI 探月 個資等時事入題

    2024年大陸大專聯考(高考)開考,首日高考首節語文科作文試題,語文作文試題共6道。即:全國甲卷、新課標I卷、新課標II卷,以及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出爐,人工智慧、嫦娥探月任務、個人資訊等時事紛紛入題。還有大陸網民嘗試以人工智慧(AI)試擬答題。

  • 陸嫦娥6號登月 人類首次月背採樣

    陸嫦娥6號登月 人類首次月背採樣

     經歷約30天的奔月之旅,大陸嫦娥6號探測器2日清晨成功著陸月球,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採集任務,並開展月壤結構分析等科學探測。但與中國航太機構密切合作的歐洲太空總署(ESA)指出,隨著國際地緣政治形勢日益嚴峻,雙邊合作正面臨不斷上升的政治風險。

  • 陸嫦娥6號登月見證歐中合作 德媒:政治隱憂猶存

    陸嫦娥6號登月見證歐中合作 德媒:政治隱憂猶存

    德國之聲報導,在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變軌機動後,大陸嫦娥6號按照計畫於2日降落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極地區的阿波羅環形山。此次任務是人類史上首次從月球背面進行採樣返回。相比月球其他地區,南極地區被認為含有更多的太陽系早期化石,找到水的機率也更大。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