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撞死行人的搜尋結果,共25筆
台北市北投區去(2024)年11月發生一起死亡車禍,志願役軍人阿宏(化名)騎重機載女友行經一處行人穿越道時,當場撞飛一名正在過馬路的女子,導致女子送醫不治。士林地院審理後,依過失致死罪判阿宏有期徒刑7月,並考量肇事後果重大、尚未與死者家屬達成和解或調解,不予緩刑。
台北市內湖區潭美街外河濱公園,去年10月發生一起單車撞死行人意外。一名67歲吳姓老翁早上在步道散步,未料突然遭34歲顏姓男子騎腳踏車猛力撞擊,造成頭部重創,搶救10天後仍不治。檢方依過失致死罪起訴顏男,法院審理考量顏男自首、無前科,有意賠償和解,但因金額落差過大未果等情節,判處8月有期徒刑,可上訴。
33歲的顏姓男子去(2024)年10月15日上午在台北市內湖區潭美街外的河濱公園步道騎乘自行車時,因未注意車前狀況,不慎撞擊到正在步道上行走的46歲吳姓男子,吳男經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士林地檢署日前偵查終結,認定顏男涉嫌過失致死罪,依法提起公訴。
嘉義市4月接連發生3起死亡車禍,包括貨車違停導致機車騎士撞擊身亡,以及微型電動車撞死行人,市府交通處除規畫針對學生騎微型電動二輪車要求加強宣導,也評估近期要啟動監警聯合稽查,並在大雅路增設夜間反光效果違規取締標誌牌面,以提醒用路人。
根據交通部統計,2024年有366名行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平均每天就有1名行人喪命。交通部長陳世凱12日表示,行人在斑馬線上被撞傷、撞死,「這個絕對是國恥」,今年會再加嚴未停讓行人而肇事的罰則,致人受傷將至少會處1萬8000元罰鍰。
就讀某大學的澳門籍李姓男子,去年4月騎機車與開車的謝姓男子發生行車糾紛,當時謝男對他逼車、丟擲飲料杯,導致李男的機車失控、撞上走在路邊的丁姓男子,丁男當場頭部重傷出血,送醫3個月後不治。台南地院審理後,依過失致死罪判李男6月,得易科罰金,緩刑2年。可上訴。
台中市18歲白姓男子再2024年10月27日上午無照開著租賃BMW在北屯撞上葉姓男子,將其輾斃冷血逃逸,行駛15分鐘後在環中東路、太原路口又自撞路邊變電箱落網。檢方查出,白男在肇事前14小時內,吸食了3種毒品,撞死葉姓行人後,又加速逃逸,台中地檢署偵結,依殺人、毒駕致死起訴,將由國民法庭審理。
台南市新營區日前發生機車白天撞死行人的車禍,當地警方為此更嚴格執法,展開「無號誌路口不停讓」專案,針對學校、市場、醫院及高事故熱點等周邊區域加強取締,另有5個路口更是取締重點,請民眾務必遵守交通規則,避免荷包失血。
泰國近日發生一起誇張事件,一名男駕駛撞死行人後,竟頂著屍體在街頭行駛了30公里,還無視警方的停車要求,直到被攔截才停下,然而男駕駛竟聲稱,因街頭光線昏暗,他並不知道自己撞到行人,也不知道車頂上有一具屍體;目前死者的遺體已經交由家屬處理後事,但尚並不清楚男駕駛是否會遭到法律指控。
台北市中正區喜來登飯店前,昨(17)日上午發生公車撞死行人的嚴重事故。一對原本相約假日散步的夫妻穿越斑馬線時,因第二輛公車快速往前衝向當時正在停讓的第一輛公車,造成50歲林姓婦人當場被捲入公車底盤,送醫後仍因傷重宣告不治。鄒姓丈夫相驗時神情悲慟、一度呆滯不能言語,但今有媒體報導,稱身為肇事司機的謝姓女子在現場不明原因竟滿臉笑容。
台中市18歲白姓男子昨(27)日涉無照駕駛租賃轎車撞死行人,檢方晚間複訊後依毒駕致死、殺人等4罪聲押。因死者無證件,訪查案發地鄰里亦無人認識,一度找不到其家屬,最後經指紋交叉比對連絡上。死亡行人身分28日曝光,是72歲葉姓男子,與妻子同為公務員退休,就住在案發地點的隔壁里,當天獨自外出散步,不料卻發生憾事。
全台近期頻傳10多歲青少年無照駕車釀死傷,台中市27日發生18歲白姓男子無照駕駛租賃轎車,涉嫌撞飛同向男性行人,將其輾斃後逃逸,在距案發地約2.7公里處自撞路旁電箱才被警方逮獲,警詢後移送法辦,檢方複訊後依過失致死、毒駕致死、肇事逃逸、殺人等4罪聲押,至於死者身分仍待追查。
交通部點名桃園市交通事故死亡數高、台中市發生大客車重大事故,要求11月得赴中央道路交通安全會報說明改善作為,但有地方政府質疑交通事故統計標準不一,部分縣市「被針對」。交通部澄清,道安改善縣市評核標準沒有差異,統計交通事故以車禍後30天內死亡人數為主,後續改善工作仍有賴中央和地方攜手努力才能降低道安事故,達成零死亡願景。
桃園與台中市道安改善績效不佳,將被請到中央道安會報說明,但地方認為中央統計交通事故標準不一,部分地方似被針對。對此,交通部今澄清,道安改善縣市評核標準未有差異,改善工作有賴中央、地方攜手努力。
交通部今公布10月5至11日交通事故24小時死亡資料,上周整體死亡人數34人,行人死亡5人,縣市部分整體死亡人數最多的縣市為桃園市6人、新北市3人、台中市3人;行人死亡為台中市、苗栗縣、屏東縣、台東縣、新竹市及桃園市各1人。行人事故個案中,仍有車輛未停讓情形,新竹市10月9日就有一例為行人走行穿線時,小貨車未停讓撞上致死。
台中巨業客運22日晚間撞上2名東海女大生釀1死1傷,但死者林女的家屬指控,林非第一時間被撞亡,而是肇事施姓駕駛「補油門」才釀林女命喪輪下,檢方以偵辦中不便證實。中山附醫法醫科主任高大成27日表示,通常可觀察部位是否出血,判斷活著或死亡被輾過,但此案時間差不大,較難判斷,但認為司機都已下車查看竟又上車,實在離譜。
台中市日前發生公車撞死行人事件,引發社會譁然,台中市府在事發後2天宣布5大作為,今天再度對客運業者祭出最嚴厲處分,宣布將收回巨業客運最賺錢的台灣大道300號路線路權3個月。
台中22日晚間發生公車撞死行人事件,台灣「行人地獄」惡名,再度被提起。大台北地區民眾或許看過公車司機轉彎時除了把車輛停止,食指還會對著左前方及右前方比來比去,這就是確保安全的「指差確認」。
台中市中區中山路近綠川西街路口22日晚間發生公車撞死行人車禍,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台中辦公室主任黃筠倧到場實勘指出,該路口存在沒有更貼合轉向軌跡的突出設置,行穿線沒畫設在正確位置上等兩大錯誤,交通局則坦言該路口經常發生非死亡車禍。
台中市公車問題層出不窮,1年多前北區才發生公車撞死母子慘死;昨中區再釀公車撞擊女大生致1死1傷,網友痛斥「台中公車惡名昭彰」。民代今質疑肇事公車是否有裝設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同時抨擊市府管理出問題、政策失誤,不管是對業者或對司機的管理,絕對責無旁貸,要求立即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