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歐盟企業的搜尋結果,共91筆
行政院長卓榮泰11日率部會首長赴立法院施政報告並備詢,民進黨立委莊瑞雄指出,巨大集團旗下捷安特遭美方查扣貨品,是台灣企業首度因「勞權問題」受阻於國際貿易,形同國家品牌危機,若不及早面對,恐波及整條供應鏈。卓榮泰指出,人權是國際貿易的一張門票,將請經濟部、勞動部做全面性檢討,同時提出一個指引,讓人權標準達到國際標準。
據觀察者網報導,陸美吉隆坡經貿磋商後,歐盟焦慮得不行,唯恐自己不在中方「暫停稀土出口管制」的適用名單之中。近日,歐盟頻頻約見陸方代表,以確認局勢。據路透報導,當地時間11月5日,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表示,歐盟已與中方建立「特殊溝通管道」,以確保對歐盟產業至關重要的稀土材料供應。
由於需求疲軟,德國化工企業科思創(Covestro)在週四下調了全年核心獲利預期。但表示,隨著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價值170億美元的收購交易,預計在第四季完成,公司的財務將趨於穩定並獲得保證。
正當中歐因為稀土管制議題緊張升溫之際,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21日應約與歐盟主管貿易事務的執委塞夫柯維奇舉行視訊會談。雙方就稀土出口管制、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以及安世半導體(Nexperia)僵局等議題交換意見。雙方同意儘快召開「升級版」中歐出口管制對話機制會議。
據觀察者網報導,荷蘭政府強制接管中企控股的安世半導體一事,正使歐洲陷入一場進退兩難的地緣政治拉鋸。多名荷蘭分析人士10月27日對香港《南華早報》分析指出,這起事件暴露出歐洲被夾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安全上仰仗美國、經濟上依賴中國,無法同時滿足雙方要求、無能為力的境地。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依法全面升級稀土出口措施後,被精準卡住脖子的美國和歐盟頻頻跳腳。據路透、彭博社等25日報導,當地時間25日,在德國柏林全球對話會議上,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在談及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時表示,歐方「正致力於與中方共同尋求解決方案」。但緊接著,她強硬威脅稱,布魯塞爾正在考慮採取一切措施以應對中方措施。
中國加強稀土出口管制後,歐盟主要國家呼籲祭出反制措施。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Joachim Nagel)指出,歐盟必要時需採取果斷行動,包括可能的反制措施。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說,若歐中無法就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達成解決方案,歐盟可考慮用最強力的貿易工具對中國採取行動。
中歐貿易摩擦未歇,歐盟早前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中國近日則強力升級稀土出口管制,衝擊歐洲供應鏈。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21日應約與歐盟主管貿易事務的執委謝夫喬維奇進行近2小時視訊會談,針對上述議題交換意見。值得注意的是,雙方同意將盡快在布魯塞爾召開「升級版」中歐出口管制對話機制會議。
美國總統川普甫稱,可能用飛機零組件出口管制來施壓北京當局後,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21日會見空中巴士CEO佛喜(Guillaume Faury)。王文濤喊話,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進口市場,希望空巴繼續加強對華合作。
正當中歐因為稀土管制議題緊張升溫之際,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21日應約與歐盟主管貿易事務的執委塞夫柯維奇(Maros Sefcovic)舉行視訊會談。雙方就稀土出口管制、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以及安世半導體(Nexperia)僵局等議題交換意見。雙方同意儘快召開「升級版」中歐出口管制對話機制會議。
歐盟創新週由10月21日登場至23日,歐盟執委會率領官方與來自歐盟的產業聚落及企業訪團來臺。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雙方將持續透過「臺歐盟貿易暨投資對話(TID)」及「臺歐盟產業對話(IPD)」等對話平台,深化經貿合作關係。
歐洲企業界再度指控中國持續收緊稀土出口,恐將引發更多停工潮。中國歐盟商會(ECCC)17日指出,中國對稀土出口的嚴格管控並未鬆綁,導致部分外企蒙受重大損失,至少一家會員企業已因供應受阻,損失高達數百萬歐元。ECCC呼籲北京建立公平貿易關係,並著手解決價格戰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15日呼籲,美國上市公司應改為每半年發布一次財報,取代現行的季報制度。這不僅能節省成本,也能讓管理層專注於經營公司。美國證管會(SEC)已將川普提案列為優先要務,有分析師推估,此提案通過機率高達6成。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7日表示,他有信心川普總統提出的關稅政策會在最高法院獲勝,但同時警告,若最高法院裁定不利,財政部將被迫發放大規模退款。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則表示,若關稅遭到法院阻攔,政府仍可依據其他法律授權來採取行動。
大陸商務部5日公告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豬副產品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認定存在傾銷,導致大陸產業受到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宣布從9月10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被調查產品時,應向大陸海關提供從15.6%至62.4%不等的保證金。
歐盟與美國的「大西洋兩岸貿易戰」27日得出大致結果,華府願意把歐盟大多數貨物的進口關稅壓到15%,且包含汽車與零件、藥品、半導體等重要品項,還將大量採購美國能源並擴大投資美國。這項重大框架協議內容令歐盟部分國家例如德、法等大國不滿。專家認為,美歐這場談判也許會讓英國成為意外的贏家,成為英國振興經濟的動能之一。但也有分析師沒這麼看好。
中歐領導人會晤預計將在7月下旬舉行,中國官媒新華社發文形容,中歐經貿關係展現強大韌性。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姚鈴指出,當前中歐經貿關係發展雖遭遇困難,但仍具有強大韌性。
美國總統川普12日揚言,自8月1日起,將對歐盟產品徵收30%關稅。隨著大西洋兩岸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歐盟14日聲稱,已完成第2份反制措施清單。一旦與華府的貿易談判失敗,歐盟將對價值720億歐元(新台幣約2.5兆元)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當中將涵蓋波音飛機、波本威士忌和汽車。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7月8日,在本月中歐峰會即將召開之前,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縱觀演講內容,香港《南華早報》形容,范德賴恩在涉及中國對俄立場和貿易政策方面的內容,對中國提出了「迄今為止最嚴厲的抨擊」,並認為她的演講猶如一次「重大攤牌」(major showdown)。
中歐峰會24日登場前夕,傳出歐盟要求北京承諾加大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力度,否則將推遲與中國簽署氣候行動聯合聲明的計畫。對此,中國外交部7日回應,中國始終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