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氣候峰會的搜尋結果,共287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會議(COP30)即將於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舉行,美國政府已宣佈不會派出高級官員參會。不過,許多人士擔心,美國政府可能威脅加徵關稅或出台簽證限制,阻礙各國達成有關氣候問題的協議。
大陸《環球時報》報導,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召開前夕,貝倫氣候峰會當地時間6日至7日,在巴西貝倫舉行,主要議題包括氣候與自然、能源轉型、《巴黎協定》10周年評估、國家自主貢獻與氣候融資等。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中國呼籲取消綠色產品關稅。」成為多家外媒報導標題,丁薛祥在會上提出3點建議,包括把握正確方向、落實氣候行動、深化開放合作。
據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7日消息,面對美國代表發言中的指責推責,大陸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當天在安理會氣候與安全問題公開會上兩次追加發言進行駁斥。耿爽指出,美國大開歷史倒車,公然稱氣候變化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局,兩度退出《巴黎協定》,已經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最大的障礙。
AI革命引爆的全球電力荒,且下週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雙重力量驅動下,「FT潔淨能源」(00899)於6日吸引買盤大舉進駐,價量齊揚大漲近5%,成為單日漲幅排行榜首位。統計00899今年以來累積漲幅已達52.59%,績效表現在ETF中位居前茅。
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將於10日在巴西城市貝倫(Belem)登場,將討論各國提交第3次國家自訂貢獻(NDC3.0),學者指出,台灣提出NDC3.0規畫2035年減量36至40%目標,將無法達成2050淨零,呼籲提高至52%,並使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60%。
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10日即將在巴西舉行,美國川普政府已確認,將不會派遣任何高層代表出席COP30,此舉凸顯華府對氣候行動的強烈敵對立場。另外,此次確認出席COP30的國家領導人數量也遠低於往年,更讓這場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關鍵會議蒙上陰影。
第5屆「2025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TAIWAN COP5)連續3日在高雄舉辦至10月26日截止。國泰金(2882)總經理李長庚親赴高雄參與,適逢《巴黎協定》生效10週年,他觀察到多國政府、企業持續展現積極作為,而金融力量可以扮演重要角色,透過源頭融資以及商品化進行,有效帶動產業更為投注因應氣候變遷。
國泰金控攜手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及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共同舉辦第5屆「2025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TAIWAN COP5),24日起連續3日(至10/26)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倉庫展出。
國泰金控攜手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及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共同舉辦第5屆「2025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TAIWAN COP5),24日起連續3日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倉庫展出。
配合11月登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環團將於11月1日聯合舉辦「為氣候而走—打造韌性台灣」遊行,今日舉辦記者會強調已逾50個勞權、社福、原住民、兒少等跨領域團體響應加入,呼籲政府推動淨零過程落實公正轉型,加強勞工、原住民等族群參與,也期盼更多關心氣候變遷的百工百業加入氣候遊行的行列,共同打造韌性台灣。
地球正跨入氣候變遷的「新現實」。全球160名科學家最新發布的劃時代報告指出,人類已抵達一連串可能災難性且無法逆轉第一個的氣候臨界點。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將於11月下旬於巴西登場,要求各國提出2035年減碳目標,多個環團將聯合在COP30前夕,訂於11月1日舉辦「為氣候而走 打造韌性台灣」遊行,要求政府將2035年減碳目標從原訂36至40%,加嚴至52%,堅守及加速推動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而暫訂10月30日舉辦的第5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有委員提出討論上述訴求。
將於11月登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要求各國提出2035年減量目標,多個環團為此將在COP30前夕、於11月1日舉辦「為氣候而走 打造韌性台灣」遊行,要求政府將2035年減量目標從36至40%加嚴至52%,並堅守及加速推動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鑑於今年以來丹娜絲颱風、馬太鞍堰塞湖災害,也呼籲政府強化國土及氣候韌性。
國泰金控展現國際影響力,連續四年參與被譽為聯合國氣候峰會(COP)前哨戰的國際年度氣候盛會-紐約氣候週,由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25日親赴紐約「世界氣候與生物多樣性高峰會」(WCBS)與各界領袖交流對談,強調國泰花了十年證明,做永續不必犧牲企業獲利,而是需要與多元利害關係人共同因應難關也掌握機會,主動引導與提供資源。國泰作為本場唯一的台灣代表,讓世界看見台灣金融業對氣候與生物多樣性的投入與承諾,贏得現場矚目。
被譽為聯合國氣候峰會(COP)前哨戰的紐約氣候周將於9月底登場,環團今天表示將聯合參與,並舉辦多場論壇聚焦減碳目標、性別與公正轉型、抗高溫對策等,透過與各國交流台灣經驗,探索因應全球氣候危機的多重挑戰與轉型契機,加速氣候行動。
全球知名永續投資新聞與數據分析機構《環境金融》最新公布「2025年永續投資獎」獲獎名單,國泰金控以《2023年氣候暨自然報告書》再度榮獲「年度TCFD報告」大獎,成為亞洲首家連續兩年獲得此殊榮的金融機構。最新發表的《2024年氣候暨自然報告書》亦持續領先台灣業界導入轉型計畫工作小組發布《TPT揭露框架》,國泰不斷以前瞻風險管理思維,落實在永續行動與揭露品質,獲得國際高度肯定。
據觀察者網報導,「只有一個玩家,中國正成為綠色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英國《衛報》9月7日刊文稱,從歷史上看,主導能源的國家通常主導著政治和經濟,而從中國工廠運到全球各地的風力渦輪機、太陽能發電板、電動汽車,表明中國已贏得21世紀能源之戰。
9月1日,上海合作組織在天津舉行元首理事會,並發表《天津宣言》。媒體多聚焦於安全合作、反對美國單邊行徑、支持「一帶一路」倡議與去美元化。然而,更須注意宣言背後的深層動向:上合組織正嘗試透過規範建構與青年文化合作,塑造一種「非西方國際秩序」的長期基礎。
近日,巴西的甲烷(Methan)氣體排放量在 2020 至 2023 年間增加了 6 %,並在2024年達到2110萬噸,創下該國有史以來第2高的紀錄,引發國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