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洄游農村競賽的搜尋結果,共09筆
嘉義大學「Ready 瑞里」團隊暑假進駐嘉義縣梅山鄉瑞里村服務,遇到百年強颱丹娜絲,製作多國語文防災卡、編製生態手冊、心情小卡等創意物品應變,促進防災意識及觀光資源深度認識,榮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第15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銅獎及多項個人獎。
嘉義大學景觀學系「Ready 瑞里」團隊進駐嘉義縣梅山鄉瑞里村,推動農村再生,遇到百年強颱丹娜絲,製作多國語文防災卡、編製生態手冊、心情小卡等創意文物應變,促進防災意識及觀光資源深度認識,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第15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銅獎。
副總統蕭美琴今天出席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頒獎典禮表示,上周台股再創新高,近期出口產值也超越韓國,經濟蓬勃發展。不過,考量經濟成長的果實未必能惠及年輕人,因此政府推出各項照顧青年政策,以減輕負擔及生活壓力,也期盼農村成為年輕人看到希望與未來的地方,讓不同世代都能在農村找到新機會。
苗栗縣「漫活梨饗in貓裏」農特產品推廣活動,今年由頭份市廣興社區、卓蘭鎮坪林、景山、雙連、食水坑、東盛社區等6大社區共同籌辦,以推廣頭份「東方美人膨風茶」與「窯燒陶藝」,以及卓蘭最具代表性的「水梨」。透過產地直送的農夫市集、在地文化演出及產業體驗活動,讓民眾體驗農村慢活之美,活動將於9月13、14日2天在竹南運動公園熱鬧登場,苗栗縣長鍾東錦、立委邱鎮軍及縣議會副議長張淑芬歡迎各地朋友同來苗栗選購優良農特產品。
東海大學「螢縈東犬」團隊在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中再創佳績,憑藉創新生態調查與空間活化,為馬祖東莒社區帶來深刻變革,以專業與熱情展現出跨學科合作的強大實力,並在實踐中將理論化為行動,為農村發展注入新生命。
澎湖群島擁有全球最高密度的石滬群,也被文化部遴選為18處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但因為海洋資源匱乏、修復匠師凋零等問題,澎湖石滬逐漸消失中。永慶慈善基金會邀請作家楊馥慈開講,藉由著作之書籍《回到滬之島-澎湖石滬與里海生活誌》為題,分享返鄉學習石滬修護、推廣石滬保存的原因,以及在深耕石滬永續的過程中,如何找回自身價值與家鄉土地認同感。
澎湖群島擁有全球最高密度的石滬群,也被文化部遴選為18處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但因為海洋資源匱乏、修復匠師凋零等問題,澎湖石滬逐漸消失中。永慶慈善基金會邀請作家楊馥慈開講,藉由著作之書籍《回到滬之島-澎湖石滬與里海生活誌》為題,分享返鄉學習石滬修護、推廣石滬保存的原因,以及在深耕石滬永續的過程中,如何找回自身價值與家鄉土地認同感。
蕭美琴今天出席「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頒獎典禮指出,農村扮演確保糧食安全、維持生態平衡及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期盼未來有更多大專青年走入農村,發揮專業與創意,讓台灣農村更好。
2024朝陽科大工業設計系日間部與進修部畢業專題成果暨師生聯展,每年皆在台北新一代設計展展出,今年本著在地永續與傳承的概念,特別申請到台中的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B03藝文展覽館B廳,展出日間部109位同學34組作品,進修部30位同學12組作品,並邀請五位國際展演經驗豐富以及國際獲獎老師作品一起代表展出,大四學生不惶多讓,幾組作品尚未展出就已經獲得許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