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流域的搜尋結果,共894

  • 中壢後站蓋滯洪池 地方仍憂難解淹水問題

    中壢後站蓋滯洪池 地方仍憂難解淹水問題

    為解決區域淹水問題,桃園市政府在中壢體育園區興建滯洪池調節洪峰,工程進行中,今年4月一場強降雨,已將滯洪池填滿逾一半,且黃屋庄溪至中山東路普仁橋遇瓶頸段改善困難,地方擔憂恐影響滯洪池完工後排洪效能。

  • 蘭嶼吻鰕虎 龐大家族在呂宋島

    蘭嶼吻鰕虎 龐大家族在呂宋島

     從台灣特有種到跨國大家族,被認為野外族群僅剩不到200尾、珍貴又瀕危的蘭嶼吻鰕虎,今年初才剛被農業部列入保育類名單,沒想到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長廖德裕領軍的研究團隊,竟在菲律賓呂宋島找到牠的「親戚大軍」,讓這條小魚的身世大翻轉,保育危機也瞬間解除。這項發現登上國際期刊《Scientific Data》,為東亞魚類研究寫下新篇章。

  • 蘭嶼吻鰕虎身世翻轉 中山大學證實:呂宋島有「親戚大軍」

    蘭嶼吻鰕虎身世翻轉 中山大學證實:呂宋島有「親戚大軍」

    從台灣特有種到跨國大家族,被認為野外僅剩不到200尾、珍貴又瀕危的蘭嶼吻鰕虎(Rhinogobius lanyuensis),今年初才剛被農業部列入保育類名單,沒想到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廖德裕領軍的研究團隊,竟在菲律賓呂宋島找到了牠的「親戚大軍」,讓這條小魚的身世大翻轉,保育危機也瞬間出現轉機。這項發現登上國際期刊《Scientific Data》,為東亞魚類研究寫下新篇章。

  • 彰化 八堡一圳水岸廊道 串起旅遊線

    彰化 八堡一圳水岸廊道 串起旅遊線

     彰化縣政府推動「八堡一圳水岸廊道」建設,打通二水鄉復興村斷點,5日由縣長王惠美等人啟用。廊道以「硯墨之道」為主題,融合二水石硯產業、水圳景觀和書法元素,打造兼具休閒、文化與騎乘體驗的新景點。

  • 撞擊後4秒才煞車!運安會揭台鐵229次事故2大肇因

    撞擊後4秒才煞車!運安會揭台鐵229次事故2大肇因

    台鐵229次新自強號去年6月行經花蓮新和仁隧道,撞上大清水溪溢流至軌道上的土石流,3節車廂出軌造成9人受傷。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出爐,揭露2大肇因,該路段監視器未具AI辨識告警功能,台鐵公司也未告知值班人員,致未即時發現土石流並通報,另司機員也沒發現土石流,以時速118公里撞上後出軌,撞擊4秒後才煞車。

  • 彰化八堡一圳水岸廊道啟用 串聯自行車道打造新亮點

    彰化八堡一圳水岸廊道啟用 串聯自行車道打造新亮點

    彰化縣政府推動「八堡一圳水岸廊道建置工程」,以總經費2612萬元,打通二水鄉復興村廊道斷點,今天由縣長王惠美啟用。王惠美表示,廊道以「硯墨之道」為主題,融入二水石硯文化、水圳景觀與書法意象,串聯三鐵跑水自行車道及二水鄉觀光自行車道,打造成結合文化、散步與自行車的全新水岸空間。

  • 桃園新增多項原住民族文化資產 薪火相傳守護泰雅傳統

    桃園新增多項原住民族文化資產 薪火相傳守護泰雅傳統

    桃園市政府10月20日召開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新增1處原住民族歷史建築、3位口述傳統保存者、1個保存團體及3位傳統工藝保存者。文化局表示,此次新增文化資產涵蓋泰雅族的重要歷史遺址「Sqiy(志繼)自力更生之碑」、口述傳統「Lmuhuw na Tayal」及織布工藝等項目,透過保存者的傳承與實踐,讓族群記憶與文化價值得以延續。

  • 續外宣 央視推台灣光復紀錄片

    續外宣 央視推台灣光復紀錄片

     大陸官方剛結束慶祝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等活動,但相關宣傳仍未告終。大陸國台辦與央視等單位合作推出《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6集紀錄片,採取歷史和現代雙線敘事手法,並從11月1日起播出。

  • 最後一堂課的約定!學員策展 完成紀實攝影師邱勤庭「未竟旅程」

    最後一堂課的約定!學員策展 完成紀實攝影師邱勤庭「未竟旅程」

    11月1日,一場名為「未竟之約」的紀實影像展將於台南社大街區教室埕南25登場!曾獲金鼎獎的台南資深紀實攝影師邱勤庭,長年關注台南庶民文化與歷史街區,2018年起於台南社大開設「台南紀實攝影」課程,最後一堂課承諾帶學員「從信義街開始,拍遍台南老街」,這個約定最終未能實現,學員謹以展覽完成師生未竟旅程!

  • 桃園航空城2處汙水處理場明年招商 力拚2033完工

    桃園航空城2處汙水處理場明年招商 力拚2033完工

    桃園航空城航內水道系統建設獲中央補助,將興建2處污水處理場,預計於2026年7月公告招商,2027年正式開工,後續依序推進污水管線與用戶接管工程。地方表示,民眾誤以為客運園區內污水為處理直接排入雙溪口溪,造成溪流污染,且民航局建置的污水處理設施,已年久失修,相關工程盼納入航二水道系統。市府水務局回應,航一系統用地面積約5.59公頃,完工後第一期預估設計平均污水處理量為每日14000立方公尺,而航二系統用地面積約4.2公頃,預估設計平均污水處理量為每日12500立方公尺。

  • 清大跨域實踐永續 走讀頭前溪

    清大跨域實踐永續 走讀頭前溪

     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與ESDxESG USR推動中心近日結合島港豐巢團隊、竹塹社區大學、風動竹塹文化協會及地方居民共同在新竹市舊港島舉辦融合藝術、人文與科學的「看頭前」行動藝術節活動,從頭前溪出發,讓大家學會停下來看見,並對未來實踐永續工作。

  • AI助陣!清華大學「看頭前」藝術節 重現頭前溪生命力

    AI助陣!清華大學「看頭前」藝術節 重現頭前溪生命力

    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與ESDxESG USR推動中心近日結合島港豐巢團隊、竹塹社區大學、風動竹塹文化協會及地方居民共同在新竹市舊港島策畫一1場融合藝術、人文與科學的跨域盛會「看頭前」行動藝術節活動,從頭前溪出發,希望讓大家學會停下來看見,並對未來永續的實踐。

  • 苑裡6農村社區首度聯展 苗栗米食登上台中舞台

    苑裡6農村社區首度聯展 苗栗米食登上台中舞台

    苗栗苑裡鎮6個農村再生社區,將於11月1日至2日首次聯手走出縣界,參加台中購物節展售活動。從稻田到餐桌,米食創意料理與農特產品,讓都市民眾近距離感受苗栗農村的活力與故事,也展現中台灣「流域共好」的合作精神。

  • 視察花蓮光復復健工程 卓榮泰:設法引流堰塞湖 別讓歷史重演

    視察花蓮光復復健工程 卓榮泰:設法引流堰塞湖 別讓歷史重演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重創光復鄉1個月,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再度視察堤防與疏浚、堰塞湖後續等問題,目前馬太鞍溪鋼便道已建置中,後年底完成新橋樑,水利署正在執行「百年防洪」計畫,卓提到,因堰塞湖壩體仍大,要請水利署等專家能訂出1個方案,設法工把水量引流出,降低衝擊威脅,也要盤點全國堰塞湖狀況,「這一次這麼大的一個教訓,不要讓歷史重演」。

  • 南臺科大視傳系 以月山翻轉惡地印象

     南臺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創意生活設計組創作畢業專題作品-月山(Moon Mountain),榮獲2025德國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獎殊榮,不僅肯定了學生的創意與專業能力,也讓臺灣惡地特色透過設計與世界分享。

  • 南京文化名河秦淮河時隔50年再闢兩新河道增強汛期排洪能力

    南京文化名河秦淮河時隔50年再闢兩新河道增強汛期排洪能力

    澎湃新聞22日報導,大陸南京城「母親河」秦淮河,時隔50年再建大型水利工程,將在原有秦淮河從西面匯入長江的秦淮新河、外秦淮河兩個入江口,向東再增加兩個入江口,藉此增強汛期城市的排洪能力。屆時,不僅能為秦淮河流域洪水分洪增加新通道,使流域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還將使秦淮河流域水資源形成「一張網」。

  • 藝文一條通!台南藝術節10/25邀親子跑攤 傑出藝術團接力演出

    藝文一條通!台南藝術節10/25邀親子跑攤 傑出藝術團接力演出

    2025台南藝術節開幕特別企畫「藝文一條通」將於25日下午2點至7點半熱鬧登場,以「城市街頭就是展演舞台」為概念,由台南傑出演藝團隊於大南門城、孔廟、南美館一館等城市地標接力演出,以表演打開城市風景,讓民眾沿途自由觀賞、隨時加入,歡迎親子從大南門城出發跑攤集點!

  • 陸母親河復甦見效!88條河湖恢復生機 黃河26年不斷流

    陸母親河復甦見效!88條河湖恢復生機 黃河26年不斷流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大陸水利部22日發布,自2022年啟動實施母親河復甦行動以來,截至2025年9月底,88條(個)母親河(湖)復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取得了顯著成效。

  • 全球青年護海洋 海保署2025年創新挑戰作品翻倍成長

    全球青年護海洋 海保署2025年創新挑戰作品翻倍成長

    海洋保育進入世代接力時代!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與美國環保署、北美環境教育協會(NAAEE)合作,透過全球環境教育夥伴關係(GEEP)舉辦的「2025全球青年創新挑戰」(Youth Innovation Challenge, YIC)吸引來自64個國家、超過300件作品投稿,作品數量比去年成長一倍,顯示全球青年對海洋保育議題的熱情與創新能量。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