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海軍參謀長的搜尋結果,共72筆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確定無法如期於11月交艦,自7月3日第3次浮航海測後,已長達4個月未再出港。不過,最近有船迷目擊發現,海鯤號停靠在高雄港91號碼頭,帆罩黑色鷹架、甲板藍色塑膠布維持原狀,艦艉則增設大量鷹架,「連尾舵都看不到了」,比對白色吃水刻度,疑似下沉數公尺,引發外界關注。
日前日本蒼鯨號潛艦順利下水,148億台幣造價令我國稱羨。反觀國造潛艦海鯤號11月交艦恐跳票,相較對美軍購2026年底交機F-16V更難達成。美國《國家利益》雜誌評論文直指,台灣的國防自主計畫因內部管理不善,面臨嚴重威脅。海鯤號至今僅能測浮航,粉專大酸:沒聽過「浮水艇」。
國防部長顧立雄中午答覆立委黃國昌詢答指出,預計海鯤號11月會做一次浮航測試,顧立雄同時表示,海鯤號首艘的建造成本,包括人力總計約368億元。海軍參謀長邱俊榮表示,原型艦海鯤號不會追加預算,不過當黃國昌詢及後續艦會不會追加時,顧立雄與海軍只說會再做評估。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也表示,海鯤號絕對沒有外傳滲水問題。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公布首波中央黨部人事名單,兩位副主席中,前黃復興黨部主委季麟連也代表軍系重返核心受到矚目。外界有所不知,季麟連當年不但官拜上將,甚至還在扁政府時代,被國防部選派擔任「名嘴將領」,著軍裝上節目,全程用台語在汪笨湖節目中替推動潛艦及軍購特別預算辯護。
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確定無法如期於今年11月底交艦。國防部長顧立雄20日表示,潛艦建造若是首次自製,國際上一般是7年,也有國家花了16年才完成,我國海鯤號在建造時程的安排,「確實沒有理解現實可能遭遇的困難」。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也坦言,海鯤號測試時間僅安排6個月,是「過於樂觀」。
美國售我的66架F-16V戰機,已有2架原型機在南卡生產線出廠,美方明年是否能如期將66架交予台灣?空軍參謀長李慶然20日坦言「風險很高」。據指出,依規畫,美方應於今年、明年度各出廠26架、38架戰機,明年底以前66架交機、飛抵台灣,但目前出廠與交機進度均延宕,F-16V戰機至今1架都未交運抵台。
台船董事長陳政宏20日上午在立法院表示,海鯤號的主機是向歐洲採購,是潛艦用的,只是當初買不到大功率的主機,所以採購小功率。立委馬文君質詢,外傳潛艦的主機是用於卡車或戰車的,台船能否提供主機原廠用於潛艦的証明,台船答應一週交付國防委員會。
外界高度關切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能否依約於11月交艦,國防部長顧立雄昨日在立法院首度坦承,11月要如期交艦「確實有挑戰性」。顧立雄強調,安全擺第一,不會為了趕工跳過測試與整備。潛艦專案從設計階段起就是由海軍承擔監造與管理,未來仍會延續相關責任,他對原型艦的建造成果仍具信心。
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Hegseth)下令全球近800位現役一星到四星級將領,在週二齊聚維吉尼亞州昆蒂科海軍陸戰隊基地參加一場保密會議,受召將領都不知具體會議內容,海外部署的高階指揮官匆忙改變行程趕回美國。這種大規模高階軍官召集在美軍歷史極為罕見。據傳會議可能討論所謂「戰士精神」或即將發布的《2025年國防戰略》,美國戰略恐出現重大轉變。
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Hegseth)下令全球近800位現役一星到四星級將領,在週二齊聚維吉尼亞州昆蒂科海軍陸戰隊基地參加一場保密會議,受召將領都不知具體會議內容,海外部署的高階指揮官匆忙改變行程趕回美國。這種大規模高階軍官召集在美軍歷史極為罕見。據傳會議可能討論所謂「戰士精神」或即將發布的《2025年國防戰略》,新戰略將把美國國土安全與西半球防禦擺在首位,顯示與過去聚焦印太地區與中國的政策相比,出現重大轉變。
我國自製潛艦「海鯤號」原定9月底完成海測、11月交艦,至今尚未進行潛航測試,台船總經理蔡坤宗證實,「9月不可能完成(海上)測試」,要在安全條件符合情況下,才會往下執行,將依合約盡速達成交艦任務。台船董事長陳政宏也說,潛航時都是必要人員及測試機具,在空間有限的情況,自己並不會登艦,也不會邀請唐華。
針對台船17日表示9月不可能完成海鯤號海上測試(SAT),民進黨立委陳冠廷表示,雖然海軍原訂9月完成海上測試的目標可能無法達成,但他認為必須在確保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才能進行後續測試工作,「安全必須擺在第一順位」。
為整治內捲式惡性競爭,大陸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6次會議27日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今年10月15日起施行。同日,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經表決,免去苗華的中央軍委職務,金湘軍、藍天立、李漢軍等8人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職務。
據新華社報導,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2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經表決,免去苗華的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職務。
國造潛艦「海鯤號」今(26)日展開第2次海上測試,延續首次海測的浮航測試模式。台船今傍晚指出,今天依海試計畫實施第2次海上測試,已順利完成各系統海上動態組合驗證及艦船操控運轉能力,台船後續依測試結果調校與改善,將執行後續各階段海上測試。
國造「海鯤號」潛艦本月17日首次出海浮航測試近6小時,引起國人高度關注。今(26)日8時許,海鯤艦再度浮航出高雄港,前往外海進行第二次海測,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昨天在立院表示,依海軍規劃,海鯤號至少要進行4次浮航測試後,依序進行潛航測試,表定在9月30日前完成海上測試,依合約在11月交艦。
國造「海鯤號」潛艦本月17日首次出海浮航測試近6小時,引起國人高度關注。立院國防外交委員會上午邀請海軍進行答詢,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表示,海鯤號首次浮航執行穩定性測試,未來將進行3至4次浮航測試後,依序展開50公尺淺水潛航、200公尺深水潛航與各系統驗證測試,預計9月30日前完成海側,仍依照合約規劃11月份交艦。
海軍參謀長邱俊榮在立院表示,潛艦原型艦海鯤號開始做海上測試,現在做浮航,預計做3或4次,視測試情況,然後會回到乾塢調整與校正,之後再做潛航測試,會先做淺水科目,潛的比較淺,約50公尺,再者就是做深潛測試,要潛到水下200公尺,其間還會做必要的作戰測試,預訂海上測試於9月完成。海軍是在答覆國民黨立委徐巧芯質詢時,作上述說明。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今(17)日上午8時許從高雄旗津出海,正式展開首次海上測試(SAT),象徵我國自主研發潛艦邁向新的里程碑,這也是海鯤號首度離開高雄港進入開放海域,預計下午3時返航。承造的台船公司對此三緘其口,不願多做回應,應由海軍說明。
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邁入重要里程碑。今(17)日上午,「海鯤號」自台船高雄廠區91號碼頭緩緩駛出,正式展開首次海上測試,象徵泊港測試階段已告一段落,進入關鍵的海測期。根據軍方安排,這次測試預計仍以「浮航」方式,針對潛艦的動力、操控與次系統進行實際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