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深空探測的搜尋結果,共48

  • 大陸最新太空會師創紀錄   美媒全驚呆

    大陸最新太空會師創紀錄 美媒全驚呆

    據觀察者網報導,北京時間11月1日4時58分,中國太空完成史上第7次「太空會師」——神舟二十一號太空員乘組順利入駐「天宮」,又雙叒叕一張太空全家福新鮮出爐。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此次對接僅耗時3.5小時。這一速度讓美聯社直言驚嘆,「比以往任務縮短3小時,這創下了中國自主太空史上最快對接紀錄。」

  • 陸「十五五」規劃將至  國台辦喊話台商把握發展新機遇

    陸「十五五」規劃將至 國台辦喊話台商把握發展新機遇

    「2025豫台經貿洽談會」今天在河南鄭州開幕,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圍繞兩岸經貿合作、迎接「十五五」規劃以及台灣光復80週年紀念等重要內容展開闡述。

  • 陸三箭齊發!揭國產商業火箭「批量上天」關鍵

    陸三箭齊發!揭國產商業火箭「批量上天」關鍵

    大陸《北京商報》23日報導,近期,一批大陸國產商業火箭陸續完成飛行試驗任務,中科宇航、星河動力、星際榮耀、東方空間等商業火箭公司均有火箭發射任務圓滿完成或待執行。有關分析指出,商業航太賽道當前正從「可發射、可交付」的驗證期,跨入「有頻次、能交付、講效率」的規模化爬升期,背後主要依賴技術突破、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爆發三大支撐。未來三年將進入洗牌關鍵期,具備全鏈條自主可控能力和差異化商業模式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

  • 美太空競賽輸陸?NASA遭爆生命保障系統現「關鍵差距」

    美太空競賽輸陸?NASA遭爆生命保障系統現「關鍵差距」

    據觀察者網報導,「科學家發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太空生命保障系統研發中存在關鍵差距,這可能會阻礙美國在長期載人空間探索和居住方面與中國競爭,中國則遙遙領先」。香港《南華早報》9月14日報導指出,一個由包括NASA研究人員在內的科學家團隊發現,在中俄已計劃聯手建立月球科研基地之際,美國在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研究上的投入有限,正在削弱其在太空領域的競爭力。該團隊稱,過去的研究和政策決定——例如削減經費和項目,造成了NASA當前在空間居住能力上存在「關鍵差距」(Critical gaps)。

  • 國戰會論壇》航天部隊首度亮相 憑硬實力一圓太空夢(蔡鎤銘)

    國戰會論壇》航天部隊首度亮相 憑硬實力一圓太空夢(蔡鎤銘)

    202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閱兵中,最新組建的航天部隊方隊首次亮相。這個嶄新的戰略兵種與網路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等一起,以全新的軍旗和裝備接受檢閱,集中展示了中國航天工業的最新成就。這些先進的航天裝備不僅展現了大陸在太空領域的技術實力,更彰顯了建設「航天強國」戰略目標的階段性成果。

  • 大陸首個!國際深空探測學會成立 聚焦月球、行星探測

    大陸首個!國際深空探測學會成立 聚焦月球、行星探測

    國際深空探測學會成立大會7日在安徽合肥舉行,這也是大陸首個深空探測領域國際科技組織。根據說明,國際深空探測學會是由深空探測實驗室、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太工程中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及法國行星探測地平線2061等5家單位聯合倡議,彙聚20位大陸院士與31名國外科學家共同發起申請,歷經兩年多籌備,於今年4月經大陸國務院批准,成為在民政部註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國際科技組織。

  • 中國航太科技 巴黎航展亮相

    中國航太科技 巴黎航展亮相

     澎湃新聞報導,第55屆巴黎國際航空航太展覽會近期開幕。中國大陸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展台通過多種手段向國際客戶展示了大陸航太科技實力。

  • 大陸2台太陽系天體觀測望遠鏡開建  將實現多個第一

    大陸2台太陽系天體觀測望遠鏡開建 將實現多個第一

    大陸央視21日報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導4.2米地基專用天體測量望遠鏡與2.5米多終端通用望遠鏡,6月21日在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啟動興建。這兩台望遠鏡的主要科學目標都是用於太陽系天體觀測,在觀測技術手段上相互補充,實現對太陽系天體的高精度「定位」。

  • 航太秀肌肉!陸「長征火箭」系列 首次亮相巴黎航展

    航太秀肌肉!陸「長征火箭」系列 首次亮相巴黎航展

    澎湃新聞17日報導,第55屆巴黎國際航空航太展覽會當地時間16日開幕。中國大陸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展台通過多種手段向國際客戶展示了大陸航太科技實力。

  • 回收技術重大突破!陸民營火箭首次實現海上回收驗證

    回收技術重大突破!陸民營火箭首次實現海上回收驗證

    據界面新聞報導,大陸國內商業太空火箭回收技術再獲重大突破。5月29日4時40分,箭元科技元行者一號驗證型火箭在東方航天港進行了首次飛行回收試驗,試驗取得成功。

  • 中國太空史上最長任務開啟   十年之約誰來接力「天問」?

    中國太空史上最長任務開啟 十年之約誰來接力「天問」?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5月29日,「天問二號」任務發射圓滿成功,中國開啓小行星探測與採樣返回之旅。「天問二號」任務設計週期10年左右,如此長的任務週期,是否拉開了太空探索新的序幕?此次任務的「雙目標探測」探什麼?有多難?「天問二號」的十年之約對於中國的太空人才儲備意味著什麼?中國太空史上最長太空任務如何接力完成?

  • 從大阪世博談科技東升西降

    從大阪世博談科技東升西降

     4月中為期半年的2025年世博會在日本大阪開幕,今年度的主題是「讓生命閃耀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8位日本頂尖專家透過各自的視角,在「主題展館」中傳遞以「生命」為中心的核心概念。

  • 林建甫專欄》從大阪世博談科技東升西降

    林建甫專欄》從大阪世博談科技東升西降

     4月中為期半年的2025年世博會在日本大阪開幕,今年度的主題是「讓生命閃耀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8位日本頂尖專家透過各自的視角,在「主題展館(Signature Pavilion)」中傳遞以「生命」為中心的核心概念。

  • 萬米外瞄準髮絲!陸在白天完成地月空間衛星雷射測距

    萬米外瞄準髮絲!陸在白天完成地月空間衛星雷射測距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從深空探測實驗室今天(4月29日)表示,「天都一號」通導技術試驗星成功完成白天強光干擾條件下的地月空間雷射測距技術試驗,這是全球首次在白天進行的地月空間衛星雷射測距,標誌著中國在深空軌道精密測量領域取得技術新突破。

  • 慶祝航太日!陸「天問二號」小行星探測任務將啟程

    慶祝航太日!陸「天問二號」小行星探測任務將啟程

    大陸央視報導,4月24日是第十個中國大陸航太日,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太日」是為了紀念1970年4月24日大陸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這一歷史性時刻。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航天局局長單忠德受訪表示,大陸將加快提升進入太空的能力,今年中國行星探測工程將再啟征程,天問二號將於今年上半年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太陽探測工程也在未來計畫中。

  • 陸嫦娥6號月壤新發現:最大最古老撞擊坑形成於42.5億年前

    陸嫦娥6號月壤新發現:最大最古老撞擊坑形成於42.5億年前

    人類首具月球背面探測器嫦娥6號採集月壤進行研究後,又取得一項重大發現,確定了月球上最古老、最大的撞擊遺跡南極—艾特肯盆地(SPA盆地),形成於42.5億年前!

  • 上海天文台長:盼發揮「大國重器」作用

    上海天文台長:盼發揮「大國重器」作用

    大陸央視20日報導,大科學裝置是推動科技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利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台長沈志強去年履職全國政協委員將滿周年,2025年大陸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他將提案建議提升這些「大國重器」設施的使用效率。

  • 嫦娥七號明年發射 擬在月球南極找到水冰

    嫦娥七號明年發射 擬在月球南極找到水冰

    據大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報導,過去一年,鵲橋二號繞月搭橋,助力嫦娥六號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隨著嫦娥六號任務的圓滿完成,按照計劃,大陸將在2026年發射嫦娥七號月球探測器,前往月球南極尋找水冰。為什麼要去月球南極尋找水冰?目前任務進展情況如何?本次任務又有哪些難點看點?

  • 陸嫦娥七號2026年將登月球南極尋「水冰」

    陸嫦娥七號2026年將登月球南極尋「水冰」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2024年嫦娥六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壯舉。今年,探月四期後續的嫦娥七號、嫦娥八號的研製工作也將穩步推進。其中,嫦娥七號計畫於2026年發射,不但將搭載首個在月球飄動的旗幟,也將前往月球南極尋找水冰存在的證據。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