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具月球背面探測器嫦娥6號採集月壤進行研究後,又取得一項重大發現,確定了月球上最古老、最大的撞擊遺跡南極—艾特肯盆地(SPA盆地),形成於42.5億年前!
據《科技日報》報導,基於嫦娥6號月背樣品,來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確定,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擊遺跡——南極-艾特肯盆地形成於42.5億年前。這為太陽系早期大型撞擊歷史提供了初始錨點,對理解月球乃至太陽系早期演化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相關研究成果21日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報導說,撞擊作用是天體形成與演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外部動力過程。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表面遍佈了大小不一的隕石撞擊坑,是太陽系撞擊的歷史印記。其中,直徑約為2500公里的巨型撞擊坑SPA盆地,是月球最古老的撞擊疤痕,記錄了月球幼年時期遭受的巨大「創傷」。
SPA盆地的形成時間,不僅是月球演化歷史的關鍵節點和撞擊歷史的起始錨點,還可作為校準太陽系撞擊史的黃金參照,為火星、水星等行星撞擊坑建立統一年齡標尺,是太陽系留給人類珍貴的「宇宙時鐘」。因此,精確限定SPA盆地形成時間,是國際深空探測領域長期以來的首要科學目標之一,但同時也是月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最大懸案之一。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嫦娥6號任務成功返回采自月球背面SPA盆地內部的月壤樣品,為人類確定該盆地形成時間提供了良好機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陳意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對5克月壤中的岩屑顆粒進行了岩石學、地球化學、年代學和物質溯源研究,最終限定SPA盆地形成於42.5億年前。
這項成果證明,在太陽系形成之後約3.2億年,一次大型撞擊事件形成了月球最大的撞擊遺蹟——SPA盆地。這為月球撞擊坑統計定年法提供了來自月背的初始錨點。同時,這項研究還確認43.5億年-43.3億年的全月熱事件與SPA大型撞擊無關,為重塑月球早期一級演化序列提供了參考基點和科學依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