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嫦娥6號的搜尋結果,共20筆
前總統馬英九16日開始啟動福建、甘肅參訪之旅,24日在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陪同下抵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參觀,並聽取包含發射台等設施介紹。馬英九也正巧迸發中華文化情懷,對現場解說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測試發射總體工程師賀鵬舉姓名「引經據典」,立刻說明這是民族英雄岳飛的表字,涵義則帶有雄偉,也引得對方連聲喊對。
人類首具月球背面探測器嫦娥6號採集月壤進行研究後,又取得一項重大發現,確定了月球上最古老、最大的撞擊遺跡南極—艾特肯盆地(SPA盆地),形成於42.5億年前!
中國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在義大利米蘭舉辦的第75屆國際太空大會(IAC)上,首次展示了從月球背面採集的岩石樣本,並同時宣布了尋找宜居行星等多項野心勃勃的太空計畫。由於俄羅斯未參加這次大會,中國的突出表現成為會場焦點,外界則視之為太空大國地位上升的明證。
中國進行月球背面探測的嫦娥6號任務已經圓滿回歸,達成了人類歷史首次月背採樣返回。而在圓滿完成嫦娥6號任務後,中國國家航天局隨即發布多項後續探測計劃,包括:嫦娥7號/8號月球探測器,以及天問2號/3號/4號等小行星、火星與木星的探測任務。
大陸嫦娥六號登月艙在周二返回地球,成功完成了「從月球背面採集首批樣本」的歷史性任務,這是中國大陸野心勃勃的太空計劃,再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中國大陸的嫦娥6號登月器,在6月1日登陸在月球背面阿波羅盆地(Apollo Basin)一個隕石坑,預計將要採樣岩石樣本並送回地球,成為過去一段時間的太空話題。美國太空總署(NASA) 或許想要表現自己的太空技術實力,在6月7日發表NASA繞月衛星LRO拍攝到嫦娥6號的準確位置。
大陸嫦娥6號探測器6月2日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於4日攜帶月球岩石和土壤樣本升空,預計25日回到地球,這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極具意義。大陸在太空探索的進展,讓美國產生危機感,稱大陸企圖謀取太空霸權,歐洲科學家擔心未來將很難再和中國合作。
大陸嫦娥6號探測器6月2日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於4日攜帶月球岩石和土壤樣本升空,預計25日回到地球,這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極具意義。大陸在太空探索的進展,讓美國產生危機感,稱大陸企圖謀取太空霸權,歐洲科學家擔心未來將很難再和中國合作。
經歷約30天的奔月之旅,大陸嫦娥6號探測器2日清晨成功著陸月球,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採集任務,並開展月壤結構分析等科學探測。但與中國航太機構密切合作的歐洲太空總署(ESA)指出,隨著國際地緣政治形勢日益嚴峻,雙邊合作正面臨不斷上升的政治風險。
德國之聲報導,在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變軌機動後,大陸嫦娥6號按照計畫於2日降落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極地區的阿波羅環形山。此次任務是人類史上首次從月球背面進行採樣返回。相比月球其他地區,南極地區被認為含有更多的太陽系早期化石,找到水的機率也更大。
據新華社消息,大陸嫦娥6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2日清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採集任務,即將「蟾宮挖寶」。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接受CBS新聞節目採訪時表示,「美國人不希望生活在一個中國主導的世界。」但現實是,中國似乎正在引領人類發展的新方向。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接受CBS新聞節目採訪時表示,「美國人不希望生活在一個中國主導的世界。」但現實是,中國似乎正在引領人類發展的新方向。
眾所周知人在地球上是永遠無法看到月球背面陰影區的,飛行在太空的飛行器(如衛星、如於2024年5月3日發射的嫦娥6號探月器等)在該陰影區所產生的信息電波,基本上也是永遠無法直接與地球上的地面通信,因應之道,是用一個身在該陰影區之外、又能收發該陰影區內所產生的信息電波的「數據中繼衛星(TDRS)」,來進行該陰影區與地球上的地面通信。
中國嫦娥6號日前成功發射,將首次探索月球背面並帶回相關樣本。《華爾街日報》直言,這不只是中國探月工程的里程碑,更可能讓中美月球基地競賽升溫。
2024年5月3日下午5點27分,中國長征5號遙8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發射升空,火箭搭載嫦娥6號月球探測器,目前正在飛往月球的旅途中。這次探月工程挑戰高難度任務,將是人類首次嘗試把月球背面採樣帶回地球。
中國航天探天月工程嫦娥6號將於5月1日前後將在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發射,進行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任務,任務如果成功,中國將成為首個成功實現對月球背面採樣的國家。
俄羅斯航天局局長鮑里索夫近日表示,俄羅斯沒有在太空部署核武的計畫,但確實正在計畫與中國聯手在月球上建造一座核電站,時程約在2033-2035年之間,以此為未來月球定居點提供可靠的電力供應。
中國探月工程在嫦娥6號安全抵達發射場後,春節期間進入一個關鍵階段,預計今年上半年嫦娥6號將出發前往月球背面採樣後返回地球,這次任務比以往任何一次探月行動都要複雜得多,也是人類首次月背採樣返回任務。
國防部1月9日下午3時14分,突然連續4次發布國家級警報,針對大陸於15時04分發射衛星,並飛越台灣南部上空示警。由於國防部發布的簡訊英文用語,因疏忽未同步更新原系統用字,把衛星說成是飛彈,國防部因此向社會大眾致歉。而警報發布時,人在高雄跑行程的蔡英文總統談話被打斷,她面帶微笑安撫現場民眾說,「免要緊,總統底加(在這裡)!」、「那個是衛星,不是飛彈,免煩惱」。總統說得輕鬆,但假如來的真的是飛彈呢,「總統底加」又能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