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潛血檢測的搜尋結果,共06筆
我國40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死亡率逐年上升,今年公費大腸癌篩檢年齡擴大到45至74歲,台大公衛學院研究指出,若從40歲開始篩檢,可降低發生率最高25%、死亡率最多39%,呼籲將大腸癌篩檢年齡提前至40歲,並依風險分級進行精準篩檢。
我國40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公費大腸癌篩檢年齡為45~74歲,台大公衛學院研究指出,若從40歲開始篩檢,可讓發生率下降21至25%、死亡率下降34至39%,呼籲將大腸癌篩檢年齡提前至40歲,並建議依風險分級採精準篩檢,避免偽陰、偽陽性問題和浪費醫療量能。
高雄小港醫院28日宣布與台灣羅氏醫療診斷設備公司簽署「大腸直腸癌風險指數」分析軟體合作計畫,雙方攜手推動在地企業的大腸直腸癌篩檢數位化健康服務,這項計畫將透過數位演算法分析,促進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的潛在個案,並提醒可進行政府推廣大腸癌篩檢,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並積極發展大腸直腸癌篩檢防護網。
胃癌、大腸癌可「一次篩檢」!台大醫院發表全球首創胃癌、大腸癌「一舉兩得」整合篩檢新模式,顛覆傳統單一篩檢概念,在傳統的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查,發現可降低兩癌發生與死亡率約3成。研發成果已於2024年10月1日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期刊。國健署今年起也將在9個縣市試辦二合一糞便篩檢,未來將擴大到全國實施。
胃癌、大腸癌可以「一次篩檢」!台大醫院發表全球首創胃癌、大腸癌的「一舉兩得」整合篩檢新模式,顛覆傳統單一篩檢概念,這項二合一糞便篩檢計畫,在傳統的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的檢查,結果發現二合一篩檢可雙雙降低兩癌發生與死亡率,這項研發成果已於2024年10月1日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期刊。國健署今年起也將在9個縣市試辦二合一糞便篩檢,未來將擴大到全國實施。
大腸癌為國人常見癌症,位居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每年約有1萬6千多人罹病,約6千人因此喪命,如何預防是重要議題。對此,胰臟科醫師林相宏表示,近來發現越來越多年輕族群有大腸息肉,而其與大腸癌的發生關係相當密切。他並提到,其中鋸齒狀息肉堪稱年輕大腸癌殺手,比一般腺瘤更難診斷,即使糞便潛血也不易偵測,恐在更早的階段就產生癌化,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