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病毒量的搜尋結果,共93筆
大陸雲南一名女子與丈夫結縭多年,直至對方因刑案入獄,才在探監時意外得知丈夫已確診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長達十年。丈夫自婚後始終隱瞞病情,雙方更未採取任何防護措施。雖女子最終並未感染,但因承受巨大精神壓力,憤而向法院提出撤銷婚姻,並獲判准。
秋冬進入流感浩發季節,今年度校園流感疫苗接種作業自10月3日起正式啟動,為守護校園健康,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持續與苗栗縣境內各級學校攜手合作,展開校園流感疫苗接種服務,期盼讓學童能在冬季前,儘早獲得免疫保護力,安心迎戰流感及各類呼吸道病毒來襲的高峰期。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日前獲得交保返家,妻子陳佩琪爆料柯的臀部出現對稱性大型傷口,更疑似因台北看守所舍房馬桶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引發議論。婦產科醫師蘇怡寧表示,臨床上幾乎沒有因坐馬桶得到HPV皮膚疣的案例,馬桶座表面乾燥光滑,HPV病毒在這樣環境存活時間短,且坐下去的皮膚,通常是完整的,要被感染的機率微乎其微,「別再隨便說坐馬桶容易傳染HPV了。 」
據衛福部統計,肝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二位,台灣成年人每年仍有約7000多人死於肝癌,約 5000多人死於肝硬化。2025年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國際扶輪3522地區、台北敦化扶輪社等七個扶輪社籌募愛心善款,於今(20日)上午在肝病健康中心,為清寒家庭視障朋友及家屬(台北市視障音樂文教基金會、台北市盲人福利協進會、台北市按摩業職業工會)做免費肝病檢查、血液檢查、癌症指數檢查並加做腹部超音波。預計將有170位朋友接受篩檢。
醬料能增添食物的美味,但小心保存期限。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有一位40多歲的男子因全身無力、黃疸就醫,診斷是急性肝炎,且併發肝衰竭,事後追問,發現男子發病前幾天,在家吃麻醬麵,疑似是麻醬過期產生毒素,才造成肝臟急性發炎、全身變黃,所幸在治療後,從鬼門關前撿回一命。
肝癌是台灣主要死因之一,其中B型肝炎是最主要原因。過去認為肝功能正常的B肝患者,肝癌風險低、不建議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台大醫院與中研院合作,進行大規模世代長期追蹤研究,發現B肝「表面抗原」新指標,針對2類肝功能正常B肝患者,能更精準判斷肝癌風險,並建議給予藥物治療或追蹤監測。
全台有200多萬名慢性B型肝炎患者,可能演變成「肝癌」,過去治療上認為「免疫耐受期」與「不活動帶原期」B肝患者不建議用藥,台大醫院、中央研究院今日(19)發表最新大型世代研究,發現B肝「表面抗原」新指標,能判斷肝癌風險高低,更精準分辨患者用藥時機及追蹤頻率建議。
別輕忽健檢報告上的紅字。一名50歲的男子在健檢發現肝指數偏高,心想只是太累,自行服用保肝藥,幾個月後因小車禍送醫,竟被發現肝臟有個5公分腫瘤,且肝癌指數破萬,是一般人千倍以上,讓醫師當場倒抽一口氣,後來證實男子罹患肝癌,還是B肝帶原者,隨即進行手術切除。
食物中毒風暴持續擴大!據食藥署資料,近40年來(1980~2020年)食物中毒案件暴增近8倍,去年更高達1750件,創下近44年來新高;CTWANT記者詢問發現,今年前三月食物中毒案件數為790件,較去年同期暴增5成。專家告訴CTWANT,餐飲供應鏈多元化,再加上國人習慣外食、外送取餐(皆歸類為餐廳食物中毒),經過多個環節、距離、時間,大大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才讓數據不斷攀升。
57歲主持人沈玉琳驚傳疑似罹患猛爆性肝炎,被送往台北內湖三軍總醫院接受治療,一度有消息指出他病情惡化至腦水腫並陷入昏迷。胃腸肝膽科醫師說,猛爆性肝炎禍首多為肝炎,另外B型肝炎復發、飲酒過量、服用不明偏方、中草藥濫用及代謝異常、熬夜、過勞等也會誘發,醫師提醒,一旦出現噁心、食慾不振、異常疲倦、皮膚或小便變黃等症狀更是危險警訊。
57歲主持人沈玉琳昨天(29日)驚傳因猛爆性肝炎住院治療,這是急性肝炎中最嚴重的一種,也稱為急性肝衰竭。對此,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分析,急性肝炎發作是因為出現「免疫失衡」,通常與免疫力低下有關,例如工作過勞、飲食不均衡、熬夜等因素。尤其一旦出現茶色尿,千萬不能拖延,應儘早抽血檢查並接受治療。
大陸福建一名僅16個月大的男嬰因肺炎就醫,竟意外被診斷感染HIV病毒,令醫療團隊震驚。孩子母親懷孕期間各項產檢正常,出生時也未檢出病毒,究竟這名年幼無辜的嬰兒是怎麼被感染?誰才是家中最先染病的人?經醫療團隊運用病毒基因比對與進化分析,終於解開這場家庭感染之謎,鎖定父親為家庭內的「零號病人」。
台灣1986年以前出生的民眾,沒有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政策,感染B肝風險較高,可能發展成肝癌。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40歲以上「B肝疫苗斷層世代」族群進行調查發現,近5成民眾不知道B肝主要感染途徑,甚至有4成誤以為吃飯、講話就會傳染,還有1/3的B肝帶原者未每年追蹤,發展成肝癌的風險大增。
為響應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發起的「U Café」全台巡迴活動,苗栗縣政府衛生局28日上午攜手頭份市為恭紀念醫院,透過一杯溫暖的咖啡,向長期關懷愛滋感染者的醫護及藥事人員表達感謝。這次活動以「在U世代We Unite」為主題,結合醫療機構、民間資源與公共衛生力量,推廣正確防治知識,攜手打造尊重與平等的友善醫療環境。
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舉行「U Café 」巡迴列車16日首度開抵南投,透過1杯咖啡感謝醫護相關從業人員協助建立愛滋友善醫療環境。縣府衛生局長陳南松說,透過愛滋防治宣導,朝0感染、0歧視、0死亡邁進,鼓勵愛滋病患勇於接受治療,回歸正常生活。
愛滋感染者需要的不只是診斷與藥物,還有被平等看待、不帶偏見的對待。台灣愛滋病學會、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發起U Café 應援活動,台灣露德協會今年以機構身分,走進第一線醫護現場,期盼醫療體系實踐「友善醫療、友善看護、友善長照」。
「U=U」意即「愛滋病毒量測不到=傳不出去」,但此觀念並未完全普及,就有一名HIV感染者小冰(化名)穩定治療疾病後達到U=U,仍被伴侶及其母親猜疑她會把病毒傳染給孩子。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針對7月2日「台灣U=U Day」公布常見5大迷思,並將推出衛教影片《不分手擂台》破解這些誤解,讓大眾正確了解何謂U=U。
「醫生說我U=U,是不是代表痊癒了?」「若我已經U=U,是不是可以停藥?」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公布常見五大迷思,其中也包含了HIV感染者的真實故事。小冰在穩定治療下達到U=U,卻仍被伴侶猜疑,認定會把病毒傳染給孩子,男友母親一度質疑「U=U根本是場騙局」而要求分手。
台灣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是最大的健康殺手。為防治肝病並達成我國2025年消除C肝目標,國民健康署推動45到79歲民眾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已有近7成民眾完成檢查,並預計擴大補助至民國75年前出生且未接種B肝疫苗者,估計逾百萬人受惠。
亞太地區是高危險人類乳突病毒(HPV)型別持續感染的盛行區,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台灣早在1995年就啟動全國子宮頸抹片篩檢計畫,子宮頸癌死亡率已降低超過70% 。未來透過HPV疫苗接種計畫,台灣和亞太國家的子宮頸癌可望更進一步清除。此外,目前正在研發的EBV疫苗也可望能降低鼻咽癌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