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目標不變的搜尋結果,共416筆
電子代工廠將於下周密集召開法人說明會,包括英業達、廣達、鴻海、緯創、和碩全數登場,另外台積電、仁寶都將公布財報,掀起市場高度關注。根據公告時程,英業達與廣達將於11月11日率先登場,鴻海、和碩、緯創則於12日接續召開。
廣達7日公布10月營收,在AI伺服器需求依舊強勁帶動下,10月營收來到1,732億元,雖月減5.9%,但年增27.4%,寫歷年同期新高,前十月累計營收達1.66兆元,年增46.8%,也是歷年同期新高。
M31(6643)5日舉行法說會,總經理張原熏為第四季與來年展望提前定調,他指出,第四季將啟動新一波2nm/3nm強化版IP專案,並與多家AI與車用指標客戶展開合作;M31維持2025年美元營收年增20%目標不變,張原熏強調,公司進入技術轉型與組織調整關鍵期,自2026年起費用年增將控在一成內,以強化營運韌性與資源運用效率。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最新調查顯示,全球AI基礎設施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長,預計到2029年支出將達到7,580億美元。IDC指出,未來AI的採用將主要由超大規模業者(hyperscalers)與雲端服務供應商帶動,以AI為基礎的研究與教育專案也將成為成長關鍵。
亞光(3019)31日公布第三季營收71.53億元,季增4%、年增5%,營業毛利15.74億元,季增14%、年增7%,主係營收持續成長帶動毛利率上升所致,營業淨利8.78億元,季增30%,年增16%,本業獲利再創同期新高;稅後純益5.2億元,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1.86元。公司看好下半年數位相機及運動相機鏡頭二大營運動能可望續加溫。
旺宏(2337)今年第三季單季轉盈失利,連續九個季度虧損,第三季每股虧損為新台幣0.47元,低於預期,遜於去年同期每股虧損0.16元,略優於今年第二季的每股虧損0.69元;前三季每股虧損1.62元,相較去年同期每股虧損0.90元擴大。旺宏提到,主因庫存去化、匯率變化影響,但維持預估明年轉盈目標不變,前景保持穩定,此次記憶體的超級循環裡,美系外資維持旺宏快閃記憶業務正向觀察不變,並將投資評等Overweight增持、目標價40元均保持不動。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已9個月,他多次試圖調停俄烏戰爭卻老是看不到確切的和平曙光。川普最近明顯不耐,16日才說近期要與普丁在匈牙利會晤,僅僅6天之後又宣布取消,甚至大動作制裁俄國石油業者。俄羅斯鷹派代表、前總統麥維德夫23日說重話,這是美國挑釁之舉,等同要向俄國全面開戰。俄國外交部回應,川普的制裁之舉將「適得其反」。
健亞(4130)21日公告,原訂11月20日召開臨時股東會討論辦理私募普通股案,據悉因國發基金不願意當徵求人,且健喬(4114)公開收購案失敗,首波危機解除,健亞董事會決議取消股臨會。不過市場認為,基於長期股權穩定,健亞將會以辦理現增案取代私募案。
慧洋-KY(2637)21日公告一艘新船4萬噸散裝貨輪加入營運搶市,已簽訂租家採指數連結型租約,近年新造節能船指數連結日租可達約110%~120%。
中探針(6217)總經理馮明欽近日指出,面對AI、高效能運算(HPC)與先進封裝技術需求快速擴增,公司產品正全面朝高功率、高密度應用升級,積極強化半導體測試解決方案布局。近年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的微機電式探針(MEMS Probe)已完成推廣並進入客戶驗證階段,同時具備1,200瓦輸出等級的高功率老化測試座也已完成驗證送樣,預期將順利打入國際封測與IC設計大廠供應鏈,成為未來營運成長的重要驅動力。
中探針(6217)與合作廠商共同開發微機電式探針,目前正在推廣,且1200瓦的高功率老化測試座也已完成驗證送樣,預期可成功打入封測與IC設計大廠供應鏈,中探針總經理馮明欽表示,未來可望對營收會產生正面效益,今年營運年成長雙位數目標不變。
AI發展如火如荼,在四大雲端服務業者(CSP)持續加碼投資AI基礎建設、催化AI軍備競賽熱度,也讓台系AI伺服器供應商後市營運看俏,鴻海、廣達、緯創、緯穎和神達第三季營收皆表現亮眼,並看好今年第四季AI伺服器需求依舊強勁、挹注業績,也對明年AI伺服器需求抱持樂觀展望。
廣達持續加碼投資美國,17日公告斥資2億美元、約新台幣58.6億元增資子公司QMN。廣達表示,此舉係因應AI伺服器強勁需求,擴大美國生產能量,看好產品可望持續放量出貨,以擴產滿足未來客戶需求。
承業醫(4164)受惠放射腫瘤設備認列,2025(今)年9月營收營收5.28億、年增9.1%,前3季營收31.8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年增23.64%。第4季是大型設備的認列高峰,業績表現可望優於第3季,法人預期,今年全年度營收有機會挑戰歷史高。
關稅底定,品牌服飾廠拉貨動能恢復,成衣族群儒鴻(1476)、廣越(4438)、振大環球(4441)第三季營運攀高,在動能延續下,成衣廠樂觀第四季可續寫佳績。
受惠AI伺服器需求持續強勁,在GB200出貨暢旺及GB300逐步放量帶動下,廣達9月營收達1,841.09億元,月增20.5%、年增18.7%,改寫歷年同期新高。第三季營收4,952.58億元,季減1.76%、年增16.65%,也創同期新猷,而今年前9個月累計營收達1.49兆元,年增49.49%,也是歷年同期新高。
是方(6561)公布9月合併營收為3.24億元,月增4.7%,年減2%。累計第三季營收9.37億元,較第二季11.3億元歷史高點下滑17%;今年前九月合計營收30.18億元,年增9.5%,寫下歷年同期新高。
慧洋-KY(2637)9月營收16.15億元,年減8.83%,營業利益5.54億元,年減13.97%,稅前淨利6.55億元,年減7.9%,每股稅前盈餘0.88元;9月份北美進入穀物運輸旺季,加上出售兩艘老舊小型船舶,認列處分損益約600萬美元,挹注整體獲利。累計前三季營收118.05億元,年減24.86%,營業利益21.72億元,年減60.62%,稅前淨利18.39億元,年減61.53%,每股稅前盈餘2.46元。
散裝航商慧洋-KY(2637)受惠北美進入穀物運輸旺季,加上出售兩艘老舊小型船舶認列處分利益,自結9月稅前盈餘6.55億元、年減7.9%,每股稅前盈餘0.88元;累計前三季稅前盈餘18.39億元,每股稅前盈餘2.46元。
健喬擬以每股24元公開收購健亞15%至30%股權案,7日結果出爐,未達15%最低收購門檻,失敗告終。製藥業認為,健喬開出的收購價太低,且健亞股東對健喬欠缺信心,加上國發基金的角色被質疑,是此案破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