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眾院議長的搜尋結果,共137筆
10日美國聯邦政府關門第41天,參議院針對臨時撥款法案進行正式表決,最終以60對上40票通過法案,距離政府重新運作再向前邁進一步,接下來法案將送交眾議院表決,通過後由美國總統川普簽署成法,才能重啟政府。川普昨(10)日表示,將很快讓國家重新運作。
美國近期頻頻在加勒比海地區打擊運毒船,引起適法性質疑,不過10月29日一場在參議院的簡報會中,政府部門排除民主黨籍議員加入,遭民主黨籍參議員批評這逃避了制衡機制,不解為何軍事行動的法律辯解是機密資訊。路透也指過去不同黨派政府慣例也都會在重大國安行動時向跨黨派「八人幫」簡報。
自民黨與日本維新會(合稱「自維」)已就建立聯合政府達成實質共識,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當選首相已成定局。據共同社18日報導,高市擬起用維新會國會對策委員長遠藤敬擔任首相補佐官,除此之外維新會暫不入閣,初期採「閣外協力」模式。若政策推進順利,將研議入閣事宜。
美國聯邦政府自午夜起正式關門,成為自2019年以來首次停擺。由於國會未能在期限前通過臨時撥款法案,數十萬聯邦員工被迫放無薪假,部分必要人員則必須繼續上班卻無法即時領薪,國家公園與部分公共服務也因此停擺。這場政治僵局迅速引發兩黨互相指責,對此,白宮也直指兇手是他們。
即使美國政府面臨9月30日關門期限,但是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與共和黨多數黨領袖圖恩依然堅持己見。雖然雙方同意週一到白宮與總統川普會面,但幾乎沒有任何讓步的跡象。
美國保守派意見領袖柯克(Charlie Kirk)在猶他州遭暗殺身亡,震驚全美。事件發生後,社會輿論急遽升溫,政治、文化與安全局勢更顯動盪。觀察人士警告,當前四大趨勢顯示,美國可能正陷入1968年以來最嚴重的政治暴力危機。
賴總統原訂8月出訪生變,美國前眾院議長裴洛西示警,川普總統拒絕賴總統過境紐約的決定,「釋出了一個危險的訊號」,間接證實賴暫不出訪,不是因為國內風災後需復原,而是美方不同意賴過境,也印證,比起台灣,川普更想與中國大陸打好關係。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指,美國總統川普拒絕賴清德總統出訪中南美洲期間過境紐約。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民主黨籍眾議員裴洛西28日在臉書上批評,稱此事傳遞出一種危險信號,那就是美國在台灣議題上,可以被欺侮到噤聲。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表示,目前賴總統並無出訪安排與規畫,對於相關說法沒有評論。
賴總統原訂8月出訪生變,美國前眾院議長裴洛西示警,川普總統拒絕賴總統過境紐約的決定,「釋出了一個危險的訊號」,間接證實賴暫不出訪,不是因為國內風災後需復原,而是美方不同意賴過境,也印證,比起台灣,川普更想與中國大陸打好關係。
賴清德總統二度出訪,外傳將過境美國紐約和德州達拉斯。從前總統李登輝被美方拒絕入境,穿睡衣會見AIT理事主席表達抗議,到蔡英文總統到雷根圖書館與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共同發表談話,美方的接待規格逐步提升,但其實背後也是華府對中國政策的思維轉變。
美國眾院在美東時間3日凌晨通過程序性投票後,川普表示這是一個美好的夜晚。大而美法案的最後辯論與表決緊接進行後,將趕在總統川普定下4日國慶日期限前簽署成為法律。
美國眾院在美東時間3日凌晨通過程序性投票後,大而美法案的最後表決就緊接在早上舉行,才能趕在川普定下4日國慶日期限前簽署成為法律。為了讓法案過關,從川普、副總統范斯到眾院議長強生全面出動說服黨內反對聲音。
就在美國總統川普表明失去談和耐心,考慮要介入以伊戰爭,和以色列聯手打擊伊朗,以達成核協議之際,兩黨議員設法要限制他下令攻打伊朗的權力,強調根據憲法,只有國會才有宣戰權。
美國總統川普與他哥們馬斯克「兄弟情」決裂,從政策分歧演變為人身攻擊,讓整個共和黨陷入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因為他們發現自己誰都惹不起。坐收漁利的民主黨人則幸災樂禍,還有人試圖趁機拉攏馬斯克加入陣營。
美國眾院22日在眾院以215票贊成、214票反對、和1人棄權,低空通過川普提出的減稅法案,接下來就會交由參院表決。由於部份黨內同志加入民主黨的反對陣營,為該法案能否數周後在參院過關增加更大變數。
美國眾院22日在眾院以215票贊成、214票反對、和1人棄權,低空通過川普提出的減稅法案,接下來就會交由參院表決。由於部份黨內同志加入民主黨的反對陣營,為該法案能否數周後在參院過關增加更大變數。
周三在共和黨掌控的聯邦眾議院,美國總統川普力推的大規模稅賦與支出法案掃除了具關鍵性的程序障礙。該法案已獲得委員會批准,並將在數小時內進行全院表決。
美國聯邦眾議院已排除川普總統「美妙重大法案」的最後障礙,即將針對全面減稅和支出進行表決。
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關稅戰「休兵」90天,一般認為是顧慮國內物價飆升的衝擊,但也有一種說法是,川普試圖安撫共和黨國會議員,促使國會先通過其「大而美」減稅與支出法案,之後就難保他不會再拿關稅議題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