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社區林業的搜尋結果,共28

  • 里山心旅程跨域合作 傳遞永續思維

    里山心旅程跨域合作 傳遞永續思維

     台灣今年正式邁入排碳有價時代,在國家淨零路徑規劃中,將由碳匯達成碳中和的議題受到矚目。獲得文化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支持,台灣首度以「里山倡議」為核心的紀錄節目「部落抓風味2-里山心旅程」近日正式開播。

  • 天災頻毀山路 屏東推原民工法

    天災頻毀山路 屏東推原民工法

     今年豪雨連連導致山區道路崩塌頻傳且修完又塌,屏東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認為傳統石頭堆砌工法有利道路修復,因此邀請文化講師開班授課,同時也揭開石板屋的「石頭祕密」,原來祖靈是透過石頭告知族人颱風訊息。

  • 「漫遊知森」首度聯名台東慢食節 氣味專車飄香接駁

    「漫遊知森」首度聯名台東慢食節 氣味專車飄香接駁

    「漫遊知森」與「台東慢食節」兩大品牌活動今年首度合作,今(4)日在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盛大開幕,活動為期2天,結合森林療癒、慢食文化與食農體驗,並推出以植物萃取香氣的「氣味專車」接駁,車廂瀰漫自然芬芳,讓遊客彷佛置身移動森林。

  • 雲林林內國小走讀成龍椬梧濕地 孩子初見大海驚呼

    雲林林內國小走讀成龍椬梧濕地 孩子初見大海驚呼

    雲林縣有兩處地方級重要濕地─成龍濕地與椬梧濕地。日前來自山區的林內鄉民生國小全校師生受邀走讀兩處濕地,進行生態教育體驗,與短暫的「濕地工作假期」,對於難得走進沿海的山區小朋友而言,很驚訝「地上菸蒂跟山區一樣多」,也因看見大海與搭竹筏而興奮尖叫。

  • 苗栗永續智慧登亞太博覽會 族群文化共生展成效

    苗栗永續智慧登亞太博覽會 族群文化共生展成效

    全國最大永續盛會「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於台北盛大登場。苗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以「苗栗永續・共生的智慧」為核心,展示客、閩、原三族群的永續生活與文化特色,呈現地方在生態、文化與社會共生的實踐成果,並透過參展與交流檢視政策落實與未來規畫。

  • 台日青年齊聚屏科大 共推里山永續發展新動能

    台日青年齊聚屏科大 共推里山永續發展新動能

    「台日里山實務交流研習會」今(25)日在屏科大舉行,台日雙方青年代表分享實務發展案例。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表示,台日里山交流進入第9年,今年強調青年參與里山永續發展議題,以青年世代傳承、深度體驗里山、台日專業支援為目標。

  • 林業署臺中分署推動山林共管

     為與在地部落建立山林資源共管、森林惠益共享之夥伴關係,林業署臺中分署於8月1日原住民日,邀集專家學者、機關代表及原住民代表召開原住民族共管會議,以推動森林經營、生物多樣性、生態旅遊、資源利用等事項,彙整在地原住民族所關注的文化傳統、環境資源及產業發展等議題,實現「權力分享、責任分擔」之共管精神。

  • 淺山動物現蹤城市 專家教你與野生白鼻心、山羌和平共處

    淺山動物現蹤城市 專家教你與野生白鼻心、山羌和平共處

    隨著都市開發與人類活動範圍日益擴大,台灣郊區甚至城市邊緣,常有人「巧遇」白鼻心、山羌、松鼠,甚至是穿山甲,這些原本棲息山林裡的野生動物,近年來越來越常出現在農田、校園,甚至城市街頭。人與野生動物的界線日漸模糊,如何在共享空間中建立彼此理解與尊重,為當代自然保育與生態教育重要課題。

  • 影》黑熊又現蹤!桃山部落連2年拍到熊影

    影》黑熊又現蹤!桃山部落連2年拍到熊影

    台中市和平區桃山社區發展協會從2023年起組織黑熊巡守隊,除去年曾記錄到1隻亞成熊的身影,今年再傳好消息,在同一地點,相同月份拍攝到1隻身形壯碩的成年黑熊。對此,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表示,為感謝族人用心守護黑熊棲地,再次頒發「棲地監測獎勵金」,肯定桃山部落對黑熊保育的貢獻。

  • 屏東牡丹山林保育 高士社區連續獲獎

    屏東牡丹山林保育 高士社區連續獲獎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日前入選國際里山倡議案例,獲得國際高度肯定,也入選文化部百大文化基地,昨(24)日再獲得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舉辦的「社區林業全國特優社區獎」。連續獲得殊榮,高士社區發展協會表示,這份榮耀屬於整個高士,是族人齊心守護山林、投入社區行動的共同成果。

  • 台中麻必浩部落延續泰雅族文化 獲全國社區林業特優3連霸

    台中麻必浩部落延續泰雅族文化 獲全國社區林業特優3連霸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輔導泰安麻必浩部落執行林業計畫,部落傳承高齡98歲的頭目高春輝的記憶和技藝,保存古老藤編技術和泰雅族文化,榮獲全國社區林業特優社區肯定,也是麻必浩部落連續3年獲獎,成功延續泰雅傳統文化,更展現了部落對山林與土地深厚的情感連結。

  • 林業署培訓29位繪本講師 推動石虎保育走進校園與社區

    林業署培訓29位繪本講師 推動石虎保育走進校園與社區

    台中市大安溪和烏溪筏子溪是石虎棲地,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為推廣石虎教育,每年培訓繪本講師並發表繪本,鼓勵以親子共讀方式,帶領讀者跟隨主角小石虎,深入了解筏子溪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今年培訓29位繪本講師,並讓石虎保育走進校園和社區。

  • 高雄梅山首傳黑熊受困 居民助野放 揭不法陷阱威脅

    高雄梅山首傳黑熊受困 居民助野放 揭不法陷阱威脅

    高雄市桃源區梅山部落近日首度通報台灣黑熊受困案件,在當地居民及時通報與協助下,黑熊順利獲救並原地野放重返山林,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5月2日頒贈感謝狀予通報與救援人員,表彰其保育貢獻,此案具高雄地區指標意義。

  • 石虎現蹤台中!大甲溪沿岸部落首次拍攝到珍貴影像

    石虎現蹤台中!大甲溪沿岸部落首次拍攝到珍貴影像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長期推動大甲溪沿岸部落里山計畫,在台中市和平區斯可巴社區架設的紅外線自動相機,紀錄到第1筆石虎影像,同時也捕捉到食蟹獴、台灣葉鼻蝠等17種野生動物影像,對於首次拍攝到石虎影像,讓斯可巴社區夥伴感到十分振奮。

  • 台中大甲溪畔6校 攜手種植25種近千株原生樹種

    台中大甲溪畔6校 攜手種植25種近千株原生樹種

    台中市和平區大甲溪沿線的德芙蘭等6所國中小學,一同種下土肉桂等25種近千株原生樹種,未來可作為泰雅家屋建材、傳統原住民香料及觀賞植物,打造一片綠地也藉此推廣自然教育。

  • 宜蘭羅東林場3/12贈300株苗木 小提琴家周瓦絲里現場演奏

    宜蘭羅東林場3/12贈300株苗木 小提琴家周瓦絲里現場演奏

    為響應植樹節並推廣森林保育理念,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12日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藝人表演區舉辦「織一片生態綠網-植樹節活動」,上午9時30分民眾可憑3張發票兌換1株苗木,有桃金孃、山黃梔、烏來杜鵑各100株,現場特別邀請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小提琴家周瓦絲里現場演奏,歡迎民眾一同前來聆賞。

  • 宜蘭樂水村林鐵八號隧道改頭換面 成生態旅遊新亮點

    宜蘭樂水村林鐵八號隧道改頭換面 成生態旅遊新亮點

    宜蘭大同鄉樂水村「羅東林鐵八號隧道」為昔日太平山森林鐵道平地線土木工程一部分,今年參與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社區林業計畫,整理舊太平山森林鐵路周邊環境,讓樂水部落在推動小旅行的重要解説基地重新改頭換面,賦予全新樣貌與價值,未來將由在地部落帶領,讓林鐵歷史的文化地景能活動聯結生態旅遊。

  • 嘉縣 林業署出書 揭密鄒族8大獵場

    嘉縣 林業署出書 揭密鄒族8大獵場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與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共同發行新書《鄒族獵場、踏查與敘事》日前出版,歷時3年實地踏勘,紀錄鄒族8個部落、13條獵徑、訪問20位鄒族獵人,首度公開鄒族8個部落間的獵場分布,繪製出傳統獵場地圖同時,可作為當代狩獵文化與山林管理共存共榮的明證。

  • 鄒族8大獵場首公開!林業署攜手獵人協會出書揭祕狩獵文化

    鄒族8大獵場首公開!林業署攜手獵人協會出書揭祕狩獵文化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與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共同發行新書《鄒族獵場、踏查與敘事》日前出版,歷時3年實地踏勘,紀錄鄒族8個部落、13條獵徑、訪問20位鄒族獵人,首度公開鄒族8個部落間的獵場分布,繪製出傳統獵場地圖同時,也呈現出當代狩獵文化與山林管理間的對話。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