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禁漁期的搜尋結果,共48筆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繼18、19日兩天夜間成功查緝潛水器非法補漁和違規在距岸一海浬內使用底刺網作業後,於昨(27日)夜再度聯合海巡署十三巡防區及民間海洋保育志工隊出擊,原本是鎖定香爐嶼附近違規放流刺網害海龜纏繞的不法漁民,卻意外在龍門裡正角南方200公尺海域,逮到在近岸違法底刺網作業漁船。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繼前(18日)晚攜手海洋志工成功查緝潛水器非法補漁後,昨(19日)晚再度聯合海巡署十三巡防區及民間海洋保育志工隊,前往望安週邊海域查獲一艘CTS舢舨漁船,違規在距岸一海浬內使用底刺網作業,連續兩日展現實績,宣示縣府打擊非法漁業決心。
宜蘭一名61歲葉姓男子,今天(7日)凌晨3時與友人約7、8人,前往南澳海岸大橋出海口捕撈吻仔魚,疑因海象不穩,在穿著青蛙裝下海作業時不慎遭大浪捲走,目擊友人眼睜睜看著他被沖向外海、消失無蹤,緊急報警求援。警消截至目前仍全力搜尋。
隨著夏天即將到來,民眾會考慮到離島旅遊,風景優美、充滿觀光資源的澎湖更是不少人的首選。然而近日卻傳出,有遊客在海邊拿著海膽拍照。澎湖縣農漁局強調,馬糞海膽禁捕期在9月1日至隔年6月30日,如在禁漁期間違規採捕、處理、販賣或持有,依漁業法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檢舉並查獲屬實者,每件發獎金1萬元。
澎湖西南海域近日有潛水者遇上成千上萬尾白堯及丁香,從水面到水下10米形成魚柱奇觀,並像龍捲風般不停地旋轉,以期嚇走掠食者。澎湖潛水業者葉生弘猜測,或許這就是近來澎湖海域頻頻發現「溫柔的巨人」鯨鯊蹤影的原因,追逐這些食物而來。
3月大鬧派出所,將所內車位當自家車位停的民進黨彰化縣議員賴清美,遭中央停權1年,大喊不公,放話要改選立委,未料如今又衍生額外風波。日前她在臉書貼出照片,表示不知道魚的名稱,但看到漁船滿載而歸就覺得高興,網友看照片全傻眼,大罵一堆都是魚苗,根本違法濫捕。
綠色和平組織今(6)日舉辦記者會稱我國籍漁船2024年8月於北太平洋公海禁漁區捕撈鯊魚事,並痛批漁業署放任、缺失頻頻導致我國漁業國際聲譽不佳,對此漁業署回應,該海域並非不是國際規定的禁漁區,而是我國為保護鯊魚生態,自發性設立的「特定漁船禁漁區」,並自2021年起開放試行特定漁船於該海域捕撈鯊魚,進行科學數據蒐集,以滾動調整我國中西太平洋鯊魚管理措施。
澎湖縣政府基於保護丁香魚產卵母魚,在與相關研究單位和機關、產銷班漁民等共同協商後,採納漁民提議試辦自主延長禁漁期,藉此讓丁香魚有更為充足的生長空間,公告今年度丁香魚採捕禁漁期提早從4月20日起至6月1日止,同時畫設自主管理禁漁區,籲請從事燈火作業的棒受網、焚寄網漁船避免進入該海域作業,提供魚群安定的生息環境。
佔有國內99%以上丁香魚市場的澎湖縣,今年為因應近年異常氣候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並基於保護丁香魚產卵母魚必要性,澎湖縣政府將2025年度丁香魚採捕禁漁期提早並延長為4月20日起至6月1日止,同時劃設自主管理禁漁區。
《光明日報》報導,中國大陸農業農村部指出,珠江、淮河、錢塘江、閩江等內陸水域於3月1日0時至6月30日24時,實行春季禁漁期制度,期間禁止除娛樂性遊釣和休閒漁業以外的所有捕撈作業。農業農村部已於2月28日在廣東肇慶、安徽淮南、浙江杭州、福建福州開展相關水域春季禁漁聯合執法行動同步部署活動。
鰻苗捕撈期將於2月28日正式結束,為保護鰻魚珍貴的資源並確保漁業永續發展,新北市漁業處提醒,依據農業部「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每年3月1日至10月31日禁止於距岸3浬內海域、潮間帶及河口水域以任何方式捕撈鰻苗,違者將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呼籲民眾落實鰻苗捕撈漁期管制規定,共同維護資源永續。
7月2日大陸海警在泉州近海依法查扣一艘台灣漁船「大進滿88號」,今日(11月15日)洪姓船長被依法處罰後返台。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發布「答記者問」表示,大陸海警依法開展的執法行動,有力震懾了違法違規行為。
今年7月初大陸「伏季休漁」期間,因在金門海域捕撈小管而遭大陸海警扣走人船的澎湖籍漁船「大進滿88號」,傳出最快可望在15日繳清罰款後獲釋。
新北市萬里區12日舉辦「漁民節暨漁業生產績優表揚活動」,表彰長年投入海上作業的在地模範漁民,其中75歲的方富卿以捕魚62年、經驗豐富的「討海達人」身分,成為活動焦點。他從13歲起跟隨父親在萬里海域打拼,見證漁業的興衰與變遷,堪稱在地漁業的活字典。
全球充斥著海洋非法捕撈問題,導致魚類資源嚴重損失,因此菲律賓八打雁省自2014年實施海洋保護區(MPA)及季節性禁漁措施;另外,東帝汶阿陶羅島2015年也與保護國際組織密切合作,攜手建立海洋保護區,經過多年的努力,無論是海洋生態還是居民生計,皆大大改善。
澎湖縣議會一行人赴大陸參訪,24日在北京拜會大陸國台辦,希望已遭陸方扣押近4個月的澎湖「大進滿八十八號」漁船和洪姓船長,能夠盡快獲釋。獲國台辦主任宋濤正面回應表示,依法依規辦理,將會盡快解決。
湖北十堰丹江口市丹趙路街道辦同心橋附近,王照兵和6名護水隊員沿著庫岸,一手拿鉗子,一手拿收納袋,清撿垃圾。王照兵的命運與丹江口水庫緊緊相系。1970年,因丹江口水庫蓄水,4歲的他隨父母從牛河林區舒家嶺村搬遷到光頂山村。2008年開始在水庫用網箱養魚。2012年,因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蓄水,王照兵家再次搬遷至牛家河村。「最開始有10多口網箱,養翹嘴鲌、紅尾等魚類。」到2010年,王照兵的網箱已發展到100多口,還有養殖船1艘、捕撈船3艘,年收入頗高。
外籍漁工在台處境近年引發討論,監委紀惠容、王幼玲調查後發現,有大量外籍漁工於小卷捕撈期後,被雇主要求簽下自動解聘書,且放無薪假期間,還要自負食宿費,居住在環境惡劣的房舍,但勞動部、新北市府皆未發覺違失,因此糾正兩機關。新北市勞工局回應「虛心檢討」,勞動部則稱強化保障漁工權益。
監察院5日針對有漁民在禁漁期間遭放無薪假一事,糾正勞動部。勞動部表示,已與新北市政府、漁業署合作建立漁汛期預警機制,在各漁種禁漁期間強化保障漁工轉換雇主或工作權益,並強化督導漁船雇主與仲介生活管理責任,確保漁工在台生活與工作權益。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遭外界抨擊長期來對不法漁民在底刺網禁漁區布放底刺網等亂象視而不見,日前因水下30米節目製作團隊曝光保護海域下綿延數公里長、有「海底死亡長城」之稱的底刺網,並諷說「原來總統賴清德就職時講的重視海洋,是指海鮮。」引發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