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職業暴露的搜尋結果,共35筆
颱風雖然已經過了,但傳染病還在流行!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一口氣新增9例本土病例類鼻疽個案,其中1例死亡,其中4人有污水污泥接觸史,個案數創歷年同期第三高。另外新增6例本土鉤端螺旋體病例,4人有污水污泥接觸史。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妻子陳佩琪,曾在50歲時罹患肺腺癌,後來切除20%肺組織,她指出自己從不抽菸,父母也沒有病史,卻仍得到癌症。陳佩琪點出,空污是導致肺腺癌的成因之一,燃燒東西產生的PM2.5,也是世衛定義的人體一級致癌物。
丹娜絲颱風不僅帶來強風豪雨,風災後因為積水嚴重,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例類鼻疽本土病例死亡個案,其中1例死亡、5例鉤端螺旋體病。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提醒,颱風後一個月內,都是傳染病高風險傳染時期,民眾災後復原整理家園時重建時,一定要佩戴口罩、穿雨鞋、戴手套等,避免接觸與吸入感染。
桃園市衛生局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截至今年7月底止,已逾5萬人完成篩檢,從受檢族群中找出264人確診肺癌,其中有243人為早期肺癌。衛生局表示,設籍桃園、40歲以上具有「菸品暴露」、「相關疾病史及家族史」、「職業暴露」及「空汙及油煙」等族群都可免費肺癌篩檢,提早發現、及早接受治療。
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舉行「U Café 」巡迴列車16日首度開抵南投,透過1杯咖啡感謝醫護相關從業人員協助建立愛滋友善醫療環境。縣府衛生局長陳南松說,透過愛滋防治宣導,朝0感染、0歧視、0死亡邁進,鼓勵愛滋病患勇於接受治療,回歸正常生活。
丹娜絲颱風襲擊嘉南地區,強風豪雨造成農、漁、畜產業嚴重損失,為防範災後動物疫病擴散及蚊蟲孳生,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已啟動災後防疫應變作業,派遣防疫消毒車深入災區,降低動物疫病發生風險。
中國江蘇省揚州市有一對夫妻,雙雙都罹患乳癌,但這並非單純的巧合,查看2人的家庭環境、生活方式和健康風險,發現存在極大的風險,成為共同發病的潛在因子。
檢驗鉛中毒突破性研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台北科技大學和長庚大學,開發出一種橋狀薄膜型奈米力學晶片,可即時檢測血液中的鉛濃度,只要1滴血、10分鐘,就能知道病人是否有鉛中毒。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分析化學學報」。
為縮短勞保被保險人因罹患職業病時,申請職業病給付之流程,可前往勞動部認可的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開具的職業病評估報告書或診斷證明書,且相關職業暴露證據完整,勞保局即參採認定按職業病給付,較於一般醫院送件,更加省時方便。
桃園工業產值近20年全國第一,去年更高達4兆元,市長張善政4月30日在市政會議宣布,「勞工權益基金」預算提高至5500萬元、「勞工教育經費」預算增至2500萬元,希望幫助更多勞工度過難關,提升競爭力。
桃園市率全國之先自2023年起,擴大針對40歲以上且設籍桃園,具有「菸品暴露」、「疾病史或家族史」、「職業暴露」及「空汙及油煙」等4大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2年來共有4萬1871人完成篩檢,找出233名確診肺癌個案。市長張善政呼籲高風險族群盡速參與篩檢,早期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桃園市率全國之先自2023年起,擴大針對40歲以上且設籍桃園,具有「菸品暴露」、「疾病史或家族史」、「職業暴露」及「空汙及油煙」等 4 大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至今已滿2年,共有4萬1871人完成篩檢,找出233名確診肺癌個案。桃園市長張善政呼籲,高風險族群踴躍參與篩檢,除有效防治肺癌還可參加抽獎活動。
甲醛對於人體可能的影響,包括急慢性中毒、過敏、致癌性等。有專家指出,過去曾有某品牌車內的隔音棉因甲醛超標,導致近半車主罹患血癌。除了車子內裝,甲醛還會藏在衣物或食物裡,解決方法就是洗了再穿、泡水後再吃。毒理專家招名威過去曾指出,穿新衣服所導致的甲醛暴露濃度與時間比較少,致癌幾率非常低,但仍要洗過再穿,避免皮膚過敏、瘙癢、皮炎。
許多民眾認為喘、咳、痰只是小感冒,但若症狀長時間未改善,可能是其他健康問題的警訊。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肺部慢性發炎的疾病,不僅影響肺功能,還可能引發心血管共病,進一步增加心臟病風險。
吳姓婦人近半年咳嗽、呼吸喘,兒女建議至衛福部樂生醫院自費健檢,驚見肺部有4公分腫瘤立即手術切除恢復健康,樂生醫院院長王偉傑表示,樂生2022年起參與國健署肺癌早期偵測,今年2月起更與桃園市衛生局合作,針對桃園40歲以上且具備4大類危險因子的市民擴大公費篩檢,幫大家顧好肺。
肺癌高居2023年台北市癌症死因首位,危險因子除了菸害、油煙及基因遺傳外,職業暴露也是重要因素,北市府今年1月起加碼提供北市40歲以上警消人員,每2年1次免費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議員建議除擴大補助高風險職業對象,也應增列禁菸場所,從源頭杜絕民眾吸入有害物質。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科長林雪蘭表示,目前以警消人員為補助對象,若要擴大將邀專家一同研議。
肺癌高居2023年台北市癌症死因第1位,北市衛生局表示,肺癌的危險因子除了菸害、油煙及基因遺傳外,職業暴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除了配合衛福部國健署提供高危險族群每2年1次公費肺癌篩檢,今年1月起再加碼提供北市40歲以上警消人員每2年1次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接受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桃園市衛生局積極推動推動癌症防治工作,「台灣桃園市精準肺癌篩檢計畫 」海報榮獲2024年亞洲癌症篩檢國際學術研討會最佳海報獎的殊榮;另獲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頒發今年「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高嚼檳組績優獎項「防治力績優獎」及「特色成果獎」。
一、 肺癌為台灣與桃園癌症死亡原因之首
肺癌為國人癌症死因第1名,且有年輕化趨勢,衛福部將於2025年起下修篩檢年齡。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李余典日前於總質詢時指出,桃園除已率先全國擴大篩檢年齡,另增加職業暴露風險及高風險環境族群為篩檢對象,呼籲新北市跟進;市長侯友宜回應,將滾動式檢討,做好評估。